在历史的巨变中,一个文人该如何抉择。他要逆流而上,披荆斩棘;还是隐居山林,参悟虚无。这首《卜算子》中,可以看到一个文人该有的责任感。这首词的作者是张元幹,南宋著名词人。他出生于官宦之家,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张元幹青少年时期曾经跟随父亲游历北方、中原等地,并在汴京城进入太学学习。
张元幹结识了一众好友,大家填词饮酒、赋诗作乐。这是他一生中最快乐的一段时光,年少风流无拘无束。靖康之乱爆发,汴京城失陷的时候,他在淮水一带。忧愤痛苦从此伴他一生,空有爱国情怀,始终壮志难酬。《卜算子》是他被迫退隐,寄情山水时写的一首小令,说出了他内心深处的复杂变化。
有风有露水,有云有湿气。在这样一个夜晚,张元幹摇着小船独自归来。沙溪水面上罩着一层薄雾,把归路隐藏了起来。想回,回不去,索性就欣赏一下眼前的风景吧。卧在船上,仰望星空。天上明月高悬,水中月影婆娑。北斗七星挂在苍山顶,和月色争辉。张元幹置身于此,流露出两点心思。他用迷雾遮挡归路,表达他的迷茫困惑。他用明月和北斗星争辉,表达不忘北方失地,空有凌云壮志不能崛起一搏。
仰望星空,会觉得自己渺小。张元幹就怕有人误会,于是下阕风格为之一变,显得深沉壮烈。“万古”表示时间跨度,“青天”表示永恒的事物。他想到了在时间的长河中,只有天地永存。至于那些令人伤悲的事情,使人感到悲凉的情景,实在是太多了。如果一味沉湎于其中,那就得不偿失。本来想要一醉方休,趁着酒劲儿想到了闻鸡起舞的典故,不禁豪情万丈。舞剑之后,豪情褪去,才发现身处清冷的江上。阵阵冷风刮过,潮水已然退了。不醉不知心中事,张元幹认定了自己的追求。
张元幹的创作思路是先写景再抒情,旨在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悲愤苦痛与秋风秋雾匹配,豪情理想与万古青天匹配。他没有隐藏自己的心思,毫不保留地释放出来。他的直接,让这首词有了厚重感。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控诉,而是发自心底的呐喊。
张元幹曾经说过,“欲揽天河,一洗中原膏血。”他家乡赋闲20余年,一度被陷害入狱,晚年下落不明。无论遭受多少磨难,他总会想到这个夜晚,不会再被秋雾遮挡双眼,坚持要走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