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同业动态 >“妈妈,我同学说你好丑”,这个妈妈的做法,多少父母永远学不会

“妈妈,我同学说你好丑”,这个妈妈的做法,多少父母永远学不会

2022-07-11 23:31:53

如何做一个优秀的父母,是每个父母的必修课。不要以为这很困难,其实答案很简单:你要有能力让你的孩子,为你而骄傲。


“妈妈,我同学都说你好丑。”


你可能不相信,这是一个5岁的孩子,亲口对她妈妈说的话。


那天小敏接完女儿一回家,女儿就冲进她和老公的房间,她忙着做晚饭,女儿也一向顽皮,她也就没顾得上看女儿到底去干嘛。


结果,过了会儿,女儿抱着一堆衣服到厨房跟她说:“妈妈,我觉得你这些衣服都很好看,你为什么不穿呀?”


她忙着手里的活儿,根本没时间理女儿。但女儿还是没离开,女儿站在厨房门口继续说:


“我们都很喜欢小凯的妈妈,她可好看了。”


“小凯的妈妈每天都会穿漂亮的裙子……”


“妈妈,我同学都说你好丑。”


“我也想要我的同学都喜欢我妈妈。”


   ……


前几句话小敏都可以不放在心上,但是最后两句话,彻彻底底戳痛了小敏。


她没想到,自己的女儿会说出这样的话,但是她看着门口5岁女儿纯真、没有任何恶意的眼神,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晚上小敏回自己房间后,她看着床上一堆被女儿翻出来的衣服,以及乱七八糟的衣柜,本来应该生气的她根本没有心思生气。


女儿选出来的衣服,都是她结婚前才会穿的、价格不菲的裙子,婚后她很少买这些裙子了,因为她觉得婚后根本不需要买这么贵的衣服了。


现在的她,都是某宝买19.9两件的短袖,再穿一条洗得已经快发白的牛仔裤。


她再看看镜子里的自己,突然明白了女儿说的话。


镜子里的她,穿着宽松的大T恤和一条很花的阔腿裤,皮肤又黑又黄,才刚过30岁生日的她,看上去却跟40岁差不多。


她一直以为,衣服随便穿穿,舒服就行,护肤也没什么必要,自己的皮肤一直都挺好的。


钱省下来给孩子花就行,孩子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她一直都在努力给孩子最好的,给女儿买最贵的蓬蓬裙,给女儿买最好看的头饰,让女儿上本地最好的幼儿园。


她也一直觉得自己的育儿是成功的。


女儿5岁,活泼开朗,能歌善舞,还当了好几次小主持人,老师都说女儿很棒,她也一直以女儿为骄傲。


但是,今天她发现她错了,她一点也不成功,简直是太失败了。


因为,在育儿过程中,她忽略了最重要的一个人,那就是自己。


她最大的失败是,她一直以女儿为骄傲,可是却没有让女儿以自己为骄傲。



很多女人都有这样的误区:育儿育儿,最重要的当然是孩子。


但其实,最重要的,是妈妈们自己。


她们习惯把自己的人生划分为三个阶段:结婚前,结婚后,生孩子后。


婚前是她们最看重自己的时候,会花很多钱打扮自己,提升自己,她们觉得,自己变得优秀才会遇到更好的人。


结婚后,她们最看重的,是丈夫,她们觉得,老公优秀,这个家才有面子。


生孩子后,她们的思想更是发生了很明显的变化。最看重的,是孩子,而如何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是她们后半生最重要的事。


她们觉得在不同的阶段,生活的重心都是不一样的。


但其实,不管在哪个阶段,对她们而言最重要的,都是如何做一个优秀的自己。


尤其是在生孩子后,育儿阶段,“做一个美丽、优秀、成熟、自信的妈妈”才是最棒的育儿手段。


你的人生,你的追求,不应该因孩子而结束,而应该因孩子而继续。


你要记住,不是孩子越优秀,妈妈越优秀,而是妈妈越优秀,孩子才越优秀。


中国式妈妈的悲哀,不在于教不出一个优秀的孩子,而是做不了一个优秀的妈妈。


 小敏后来逐渐找回了婚前的生活状态。


在几个月后的家长会上,她见到了女儿嘴里的很多同学都喜欢的小凯妈妈。


真的很好看,穿的是好看的露肩碎花裙,脚下是一双红色的高跟鞋,身材也保持得很好,脸上画着淡妆。


那天的家长会结束后,女儿在回家的路上比平时都高兴,一蹦一跳的。


是的,她新买了好几条裙子,还买了一套新的化妆品,找出了很久之前穿的高跟鞋。


家长会上,家长要表演节目,她弹了一首琵琶曲,其实她很久没弹了。但她想成为女儿眼里优秀的妈妈,她想要女儿以自己为骄傲。


晚上睡觉前,女儿拉着她一直在说话,她可能这辈子都不会忘记这些话:


“妈妈,你今天真好看……”


“你还会弹琵琶,你好厉害啊妈妈!”


除了女儿刚出世的时候自己哭过,这是有了女儿后,她第二次哭。


她没想到,简简单单的一个变化,可以让女儿这么高兴。女儿好久没有这么高兴了,也好久没有跟她说过这么多话了。


很多人都以为,在亲子关系中,妈妈对孩子的影响最大,但其实,孩子对妈妈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妈妈可以改变孩子,但是孩子也会改变妈妈。


这是双向的。


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但其实,孩子也是父母最好的老师。


在家庭教育里,很多人认为,如何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是父母的必修课。但很多人不知道,这是选修课。


如何做一个优秀的父母,才是每个父母的必修课。


说话是最容易的事,也是最难的事。


01

你轻易说出口的责骂 也许会击垮你的孩子


前段时间有一则新闻:一名27岁的女孩,因为不堪父母的辱骂跳楼。


女孩本有着大好前途,长得漂亮学历高,也有不错的工作,父母却说:嫁不出去,就是奇耻大辱。


在父母的逼迫下,她参加了无数次相亲,相亲失败,父母就会骂她“废物”、“垃圾”,语言极尽羞辱。


长此以往,女孩心理严重失衡。


最后不堪重负的她留下一封怨气满满的遗书:“你们安排冥婚吧”,从楼上纵身跳下。


蔡康永曾对说话价值做出这样的评价:“把说话练好,是最划算的事。”


生活中少不了鸡毛蒜皮,当恶毒的语言指向自己的孩子,小事可能升级成悲剧。


在大多数父母眼中,孩子永远是不懂事的,需要自己引导。这是孩子被当做了一个附属品,而不是需要被尊重的个体。


父母们用“打压式教育”在孩子面前竖立权威,用粗暴的语言达到自己的目的,对孩子造成伤害不自知。



稍微注意一下说话的方式方法,放下家长的“权威”,父母可能就会发现,自己一直想要牢牢拴在身边的孩子,并不像想象得那样“不懂事”。


02


我想和你相濡以沫 你却对我恶语相向


重视“说话”的人们,在学习着把技巧用于身边人际关系的同时,常常一不小心忘记了身边人——比如自己的伴侣。


作家王朔在《过把瘾就死》中有一段描写:


“吵到最后我们什么都说出来了,就像一对不共戴天的仇敌,我们互相太熟悉了,因而刺伤对方的刀刃格外锋利,弹无虚发,沉重打击了对方。”


语言的强大之处在于,它能让你爱的人更爱你,也能让你爱的人离开你。


在电影《那些年》里,柯景腾为了在心爱的沈佳宜面前表现出自己最强的一面,举办了一场“自由格斗赛”,结果把自己弄得遍体鳞伤。


心疼不已的沈佳宜皱着眉头教训他“幼稚”,“什么都不懂”。


而心灰意冷的柯景腾走到了大雨中,一开口是同样尖刻的语言:“对啊,我就是笨蛋”“我就是什么都不懂啊!”



争吵中,两个相爱的人伤害对方,也被对方伤害。


心理学家 Bartholomew King 把两性之间的依恋类型分为四种类型:安全型,恐惧型,超脱型,和多虑型。


后三种类型人群在亲密关系中极度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这可能导致他们在处理亲密关系时的非常态心理。


由于强烈的自我保护欲,他们会变得更加易怒,更容易冲身边的人发火。


除此之外,缺乏尊重,也是导致争吵的重要原因。


曾经朝思暮想的梦中情人如今每天躺在枕头边,像日升日落一样理所应当,渐渐的,人们忘了要尊重对方。


丈夫会想,在外面拼死拼活地为家奔波一天,回来还要跟你斟词酌句?没必要吧。


妻子也想,在公司被上司的白眼翻了一天,难道回到家里还要听你的冷言冷语?


如此一来,矛盾和争吵一触即发。


2018年2月,重庆发生了一起令人唏嘘的事故,一名男子被车辆撞击身亡,撞他的人,是他的妻子。


事发前妻子想驾车离开。即使他阻拦在车前,妻子也没有减速,最终,他后脑着地死亡。


导致这场悲剧的原因,只是简单的夫妻吵架。


对一段演讲片段印象深刻:


“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什么话是最具有伤人的力量的,一刹那一条线穿过了我的太阳穴,我想到了和前任争吵的那个场景,这个答案让我自己都毛骨悚然。”


爱人为了逞一时口舌之快,会轻易上演一场唇枪舌剑。


刻薄的言辞成了他们最有力的武器,抓起来一下下地往对方心窝子里戳。直到把对方戳得千疮百孔,败下阵来。


可再看看一场大战后颓丧的自己,才发现结局其实是两败俱伤。杀敌一千,自损一千。


03


除了造成无痕伤害 也会带来致命威胁


被冷言冷语伤透的心,像是被钉子扎烂的篱笆墙 ,拔下钉子也抚不平伤痕。被扎的伤口渐渐看不见摸不着了,却藏在身体里悄悄腐烂。


一项针对未成年人的调查发现,在家经常被骂的孩子不良性格特点最为明显,25.7%的孩子表现出“自卑”,22.1%表现出“冷酷”, 56.5%的孩子性格“暴躁”。


如果父母双方均采用极端方式与孩子沟通,自卑、冷酷、暴躁这三种特质便会在孩子身上集中体现。


除非有极强的外力干扰,否则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这种情况只会越来越严重。


看似无形的伤害累积久了,可能会酿成无法挽回的大错。


2016年7月,杨女士在家做了早饭,丈夫发现她做了烧茄子非常生气,一边吃一边谩骂。


由于长期积怨,杨女士随手抄起家中臂力器将丈夫砸死。


在浙江省工作的石某夫妇两人,因为家庭琐事发生了争吵。情绪失控的石某趁妻子上卫生间,用刀片割喉杀害了两个只有5岁的双胞胎儿子。


这些悲剧发生的原因,大多是亲人间长期无法有效沟通。


亲密关系中,大多数人都不太善于表达自己。大家心照不宣:都相处这么多年了,很多事情不必说出来。


社会心理学家 Irwin Altman 认为,人际关系的建立需要经过四个阶段:定向阶段、情感探索阶段、感情交流阶段和稳定交往阶段。


家人之间跳过了感情交流,直接停留在稳定交往阶段。但事实上,缺乏足够“感情交流”的家庭,关系仍然越发疏离。


亲密关系是我们一生都要经营和学习的课程。


会说话的人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能找出一万种办法缓解你的悲伤或忧虑,也能用一万种语言让你下垂的嘴角上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