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就印发了《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
《意见》指出,原则上,新建住宅配建停车位应100%建设充电设施或预留建设安装条件,大型公共建筑物配建停车场、社会公共停车场建设充电设施或预留建设安装条件的车位比例不低于10%,每2000辆电动汽车至少配套建设一座公共充电站。
《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适度超前、车桩相随、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满足超过500万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建立较完善的标准规范和市场监管体系,形成统一开放、竟争有序的充电服务市场;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互联网+充电基础设施"产业生态体系,在科技和商业创新上取得突破,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充电服务企业。
该《意见》出台后,全国不少省市陆续开始贯彻实施。如江西赣州、山东、天津、海南、重庆、南京等地针对收费、充电设施建设、补贴等细则都做了规定部署。
加之,近来《关于开展充电桩新国标改造升级的通知》等新标准的发布,或为智慧路灯的发展带来新机会。
目前路灯充电桩被业界普遍看好。由于土地资源有限、停车位紧缺、投资成本高等现实问题,使得城市公共充电桩的大规模普及遇到瓶颈,而将有现成电源和停车位的路灯改造为充电桩,则不用再新开公共资源建充电桩,减去了铺设管线的工程,大大降低了建设综合成本。因此,路灯充电桩有望成为解决充电难题的重要突破口。目前,兼具充电桩、视频监控、WiFi网络、环境监测等功能,综合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智慧路灯杆已在多个地方试点使用。
但仍要注意,路灯充电桩与智慧路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或者说是两个阶段的城市公共设施。前者主要解决电动汽车充电问题,后者则是物联网的切入口。但未来二者的发展必然会出现整合。不过,一方面由于城市路灯杆数量有限,会涉及扩建问题;另一方面则是需要对已有的路灯杆进行升级改造,因此,在一切尚未发生的当下,如何定义路灯充电桩以及根据市场需求对其进行升级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