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01
说起名家们的幼时求学经历
你会想到什么?
读书?逃学?
让我们一起走进老舍、沈从文、
从生命教育
到学堂
老舍上学
热栗子、
冷月牙,
生命的教育
1899年老舍出生于北京一个贫民家庭,他的父亲是名守卫皇城的护军, 老舍一岁半时,父亲在抗击八国联军入侵的巷战中阵亡。从此,全家依靠母亲给人缝洗衣服和充当杂役的微薄收入为生。老舍熬到了七岁,是该上学的年纪了。可家里没钱,比起送老舍去学堂,不如让让他先挎个小篮子上街上去卖花生米,做点小买卖。再大一点,就送他去铺店当个学徒,学一门手艺。漫长的童年时光,上不起学的老舍第一位老师就是母亲。老舍不止一次回忆起母亲对他的深刻影响:“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母亲有时候会带上老舍去城外给父亲上坟,路上会给他买热栗子吃,我喜于热栗子的可口,母亲却抱着坟头哭的很伤心。一阵小风吹来,将未烧尽的纸钱卷向天空。上坟结束,母亲背着老舍向回走,月牙儿爬上天空,灰暗的旷野一片清冷。老舍在母亲背上仰望天空,月牙儿一直跟着走,闪着冷光,惨白惨白。母子二人一语不发,心中却因孤独而悲伤,四周也越发寂静。那月牙儿便永远地停在了心中,成了清贫童年的长久的记号。
01
02
【受人资助,初入私塾】
一直到了九岁,老舍还没去上学,突然有一天,“刘大叔”来了。老舍的曾祖母曾经服侍过刘家祖上的女主人,还陪同刘家到过云南,这位“刘大叔”就是刘家的后代刘寿绵,衣食无忧、爱做善事。他告诉老舍的母亲,一切都不用她操心。第二天,老舍就进了一家道士庙改良的私塾。老舍在这里念了一年书,得到了初级启蒙教育。
后来刘大叔却出了家,成为远近闻名的大德高僧,法号“宗月大师”。这短暂的启蒙经历,除了私塾,我想刘大叔为他带来精神教育更是影响他一生的。老舍说过:“他是不是真的成了佛?我不知道。但是,我的确相信他的居心和言行是与佛相似的。”刘大叔不仅拉着他的手让他步入学堂,更是用自己的无私行为教会老舍何为“舍得”。
03
【转入学堂,刻苦努力 】
老舍从私塾转入学堂后,十分珍惜学习机会。有次,已经出嫁多年的姐姐,给小弟弟做了一双新袜子。她兴高采烈地给老舍穿上了,看着弟弟一蹦三跳地去上学了。可是弟弟放学回来时,她发现弟弟的脚上却是空空的。她问老舍:“弟弟,你的新袜子呢?”老舍从书包里掏出那双新袜子,说:“老姐,我一出校门就脱掉了,我怕穿坏了。我上学时穿,放学了就脱掉。姐姐,我要和那些有钱人家的孩子比学习,不是比阔气。”
·老舍的小学同窗、后来的大学者罗常培还形容他“一个小秃儿,天生洒脱、豪放、有劲,把力量蕴蓄在里面而不轻易表现出来,被老师打断了藤教鞭,疼得眼泪在眼睛里乱转也不肯掉一滴泪珠或讨半句饶。”
在逃学中
读一本大书
沈从文
童年时期的读书生
活中很爱逃学
六岁开始上私塾,
但私塾在他看来是
最无意思的地方
,因此想方设法去
学校以外的日光下。
【吃蚱蜢】
耳朵中只听到各处蚱蜢振翅的声音,全个心思只顾去追逐那种绿色黄色跳跃伶便的小生物,到后看看所得来的东西已尽够一顿午餐了,方到河滩边去洗濯,拾些干草枯枝,用野火来烧烤蚱蜢,把这些东西当饭吃。直到这些小生物完全吃尽后,大家于是脱光了身子,用大石压着衣裤,各自从悬崖高处向河水中跃去。就这样泡在河水里,一直到晚方回家去,挨一顿不可避免的痛打。
01
【寄书篮】
来去学校得拿一个书篮。内中有十多本破书,由《包句杂志》、《幼学琼林》到《论语》、《诗经》、《尚书》,通常得背诵,分量相当沉重。逃学时还把书篮挂到手肘上,这就未免太蠢了一点。凡这么办的可以说是不聪明的孩子。许多这种小孩子,因为逃学到各处去,人家一见就认得出,上年纪一点的人见到时就会说:"逃学的,赶快跑回家挨打去,不要在这里玩。"若无书篮可不必受这种教训。
因此我们就想出了一个方法,把书篮寄存到一个土地庙里去,那地方无一个人看管,但谁也用不着担心他的书篮。小孩子对于土地神全不缺少必需的敬畏,都信托这木偶,,常常同时有五个或八个,到时却各人把各人的拿走,谁也不会乱动旁人的东西。
02
03
【受罚神游】
逃学失败被家中学校任何一方面发觉时,两方面总得各挨一顿打。在学校得自己把板凳搬到孔夫子牌位前,伏在上面受笞。处罚过后还要对孔夫子牌位作一揖,表示忏悔。有时又常常罚跪至一根香时间。我一面被处罚跪在房中的一隅,一面便记着各种事情,想像恰如生了一对翅膀,凭经验飞到各样动人事物上去。按照天气寒暖,想到河中的鳜鱼被钓起离水以后拨刺的情形,想到天上飞满风筝的情形,想到空山中歌呼的黄鹂,想到树木上累累的果实。
沈从文将逃学时所见的花花绿绿看做是读大自然的一本大书,是另外一种学习。但我从小算得上是乖乖女,唯一的逃学经历是小学一年级时有一天下着瓢泼大雨。我打着小伞走在路上摔了一跟头,身上全湿透了,不知道怎么突然就不想走了,于是就近躲在一个大石头后面。当时我和沈从文的心境完全不同,我在那块大石头后面瑟瑟发抖又冷又饿,就那样呆了将近一整天,等快到放学的时间了我才敢悄悄出来回家去。后事我现在已经记不清楚了,好像是第二天被班主任训了一顿,但当时躲在大石头后面那种害怕回想起来仍然心惊。
学霸式的
的读书生涯
异禀的文学天赋
跳级的开挂智商
典型的学霸
却饱尝世人冷眼
01
幼年就显露出文学的天赋,:“秋白,吾家之千里驹也。”如同谢氏家族的“芝兰玉树”,身为长子,父亲又不谋正事,。夏天吃过晚饭,母亲都会坐在孩子们身边,一边摇扇一边讲故事,有时是猜成语,有时是背唐诗。同鲁迅一样,,打下了深厚的旧学功底。
,尤其是知识分子,起码要懂得中国的文学、史学、哲学。文学如孔子与《五经》,汉代的辞赋,建安、太康、南北朝文学的不同,以及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特点。史学如先秦的诸子学,汉代的经学,魏晋南北朝的佛学,宋明的理学等,都要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否则怎能算一个中国人呢?”
读了一年多的私塾,,后跳级考进常州府中学堂预科。:“秋白······独于课外读物,尤其是思想性读物,研读甚勤,如《庄子》、《仁学》、老子《道德经》、《新民丛报》、《饮冰室文集》等。在民初中学初级学生中能注意此类读物者并不多见,尤其是江苏五中。”
,家境就日益败落了。一家人先是从叔祖父购置的豪华的“八桂堂”搬到“星聚堂”,后来交不起房租又搬到停放着灵柩的瞿家祠堂。,抑郁寡欢。,骨子里都是一个传统的士大夫。他们尚在幼年就饱尝世人的冷眼,看破人间的虚伪和生活的枯寂无生意。秋白于音乐能吹洞箫,偶于月夜一吹,音调婉转而凄楚,似惟此器宜乎其性情。
02
我幼时虽有慈母的抚育怜爱;虽有江南风物,清山秀水,松江的鲈鱼,西乡的菘菜,为我营养;虽有豆棚瓜架草虫的天籁,晓风晓月诗人的新意,怡悦我的性情;虽亦有耳鬓厮磨哝哝情话,亦即亦离的恋爱,安慰我的心灵;良朋密友,有情意的亲戚,温情厚意的抚恤,---------现在都成一梦了。
03
六一儿童节
快乐
文字 / 丁琳 胡琦 陈若曦
排版 / 胡琦
图片 /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