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上面蓝色字体关注我们“艺士林唱片”
潮州音乐
(流传于广东省粤东地区各类传统民间器乐的总称)
潮州音乐主要特点是古朴典雅、优美抒情。它的主要乐器是二弦、二胡、扬琴以及锣鼓等打击乐器。潮州音乐保留了很多南音古韵,日益为世界所关注。它源于当地民歌、歌舞、小调,并吸收弋阳腔、昆腔、秦腔、汉调、道调和法曲诸乐的素材,兼容并蓄,自成一类。它蕴藏丰富,品种繁多,大致可分为广场乐和室内乐两大类。
2006年5月20日,潮州音乐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潮州音乐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与粤东地区的先民史和文化发展史有着密切的关系。春秋时期的古潮州被称为南蛮和百粤,是古越族(闽越族)的住居地。但那时已有青铜文化,说明中原文化已渗透到这里。古潮州古墓出土屡有发现青铜文化和商周文化遗物。潮阳区和惠来县华湖镇出过铜甬钟,是庙堂礼乐器具,属西周文化。惠来县神泉港海滨打捞出西周时期的铜鼓,说明古潮州先民早已用过商周文化器物。由于史上历经"永嘉之乱"、"安史之乱"、"靖康之难",造成北方中原汉人大规模迁徙南移。如晋朝元年,随晋元帝南移的山西、陕西居民分居江浙,后来,为了逃避战争烽火又移入福建;唐玄宗时,,还有居民南移福建,后来几经唐末、宋末、元末、明末等几次兵灾,都有过大举辗转南移的史实,先后分住江西、福建的漳浦等地再相继入潮。由此,随民而来的中原音乐文化流播入潮,则不言而喻。
清乾隆时有个叫孟良揆的外地人来潮后,写了一首《潮州竹枝词》:"从入新年便踏春,青郊十里扑香尘。怪他风俗由来异,裙屐翩翩似晋人"。从词中可反映出中原汉人后裔居住潮汕一带的史实。直至秦始皇统一中国发兵百粤,设置揭阳守区,秦将领史禄及其家眷后来留寓揭阳,也将中原文化传入百粤之地。古潮州先民长期与中原汉人同化过程逐渐融合到汉族这个大家庭中,也加速中原音乐文化与潮州土著音乐文化的相互渗透、融合。这是历史文化的积淀,也是潮州音乐的远源。
【推荐】
陈其俊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古筝学会会员,其筝艺师承于徐涤生先生之高足林木高先生,又获高哲睿、林毛根、黄辉远等潮筝名师之指点,形成了清丽大方、典雅细腻的演奏风格。
多次应邀于国内外演出交流,参加在比利时举办的“2009年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演出,2010年于中央音乐学院举办《潮州筝流派艺术》讲座,出版有独奏CD专辑《潮筝》,撰写《潮州筝曲的造句特点和滑音风格》和《徐涤生传略》分别发表于《民族民间音乐》及《潮声》。
名字:
古筝音乐·陈其俊古筝独奏·潮筝·DSD·1CD
简介:
潮州音乐名家·陈其俊独奏
超然不俗清丽恬静
潮州筝是中国筝的一大流派,在英国出版的《辛格罗夫音乐大辞典》的“中国音乐”条中称:“中国筝北方以河南、山东学派为代表,南方主要以潮州筝学派为代表。潮州筝以其风格鲜明、色彩浓郁、曲目众多、清秀优雅、韵味悠长、音色柔和,加上演奏中变奏繁多而自成系统、别具一格。它的影响十分广泛,在福建闽南、上海、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以及越南等地都有潮州筝流传,在世界上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
曲目:
01.寒鸦戏水 重三六调
02.平沙落雁 轻三六调
03.过江龙 重三六调
04.柳青娘 轻三重六调
05.崖山哀 重三六调
06.西江月 轻三六调
07.昭君怨 重三六调
08.粉蝶采花 轻三六调
09.柳青娘 活三五调
10.粉红莲 四调
吴顺喜
2002年、2004年,吴顺喜两应中国音乐学院的邀请,到该校指导排练大锣鼓和担任司鼓。中国音乐学院器乐系主任、琵琶大师刘德海教授曾这样评价他:“吴顺喜鼓乐功底很深,他的表演风格正派又充满激情。2005年,吴顺喜担任司鼓的潮乐团代表,广东省赴山西参加第七届“中国民间艺术山花奖”,获得最高荣誉山花奖。2006年 吴顺喜获“新世纪之星”荣誉称号,被广东省推荐为“我国民间文艺优秀传承人”候选人。
潮州大锣鼓的特点:
潮州大锣鼓的音乐格调刚柔相济、恢宏磅礴。乐队中的领奏乐器唢呐以麦杆为哨,发音柔美,司鼓艺术与我国拳术、剑术相结合,别具一格。
潮州大锣鼓的音乐格调绮丽清朗、刚柔相济。乐队中使用的唢呐以麦杆为哨,发音柔美,是领奏乐器。打击乐器选用一些有固定音高的锣,合奏音响谐和。司鼓艺术别具一格,司鼓者以轻重缓急的底鼓和刚柔徐疾的手势指挥乐队,并以演奏复杂多变的鼓套充分发挥它的表现作用,创造了许多鼓套,以及与我国拳术、剑术相结合的击鼓动作,是一种具有中国气派和民族风格的击鼓艺术。
名字:
潮州大锣鼓-潮乐鼓王吴顺喜
简介:
最具潮汕特色的音乐 备受乐迷推崇的鼓师
经典的演绎,活泼的景象,闻其声,如见鼓王风姿!
前期由经验丰富录音师陈新胜先生录音,后期经著名的唱片制作人易有伍先生作母带处理。
专辑精选了潮州锣鼓乐中各种表演形式的经典曲目,有文套名曲《六国封相》,武套《樊梨花大破金光阵》,潮阳笛套锣鼓《大登楼》,小锣鼓《四出连》,庙堂音乐《翰庭简》,以及纯打击乐作品《跨海长虹》等。担任司鼓的是曾获得全国鼓乐比赛最高奖“山花奖”的吴顺喜先生,前期由经验丰富录音师陈新胜先生录音,后期母带经著名的唱片制作人易有伍先生处理。呈现在您面前的,是一辑原汁原味,散发着唐宋古韵的音乐精品。
这张唱片是“艺士林”开山之作,也是鼓王吴顺喜最动人的录音。鼓王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能不认识一下吗?
打击乐:
司鼓:吴顺喜
小钹:吴彤楷
月锣、亢锣:沈晓凯
钦仔:陈焕杰
深波:徐惠忠
风锣、斗锣:蔡潜润
排钦:吴顺意
排曲锣:黄灿松
定音京锣:陈佳龙
定音云锣:许奕金
音乐:
唢呐:吴顺意 黄灿松
大笛:许振烈 郑则瀚
二胡:刘雨声 辜纯生
椰胡:杨开贤
扬琴:许奕金
琵琶:陈韵芳
古筝:陈佳龙
三弦:许先彤
大提琴:黄佳玲
笙:魏甲河
洞箫:郑则瀚
曲目:
01. SOLO [0:02:23.00]
02. 六国封相 [0:10:39.00]
03. 樊梨花大破金光阵 [0:05:42.25]
04. 洪迈追舟 [0:07:26.25]
05. 跨海长虹 [0:05:43.25]
06. 四出连 [0:03:09.00]
07. 翰庭简 [0:06:53.50]
08. 小桃红 [0:05:23.25]
09. 大登楼 [0:13:01.00]
余亦文
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作曲家、演奏家、研究员。曾任广东省歌舞剧院副院长兼广东民族乐团团长、华南文艺成人学院副院长、广东省音乐家协会第五届副主席;现任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理事、中国锯琴学会副会长、广东潮人海外联谊会理事、广东省音乐家协会第六届顾问。
《潮州音乐概论》、《潮州大锣鼓概述》、《潮州弦诗十大套》、《潮州女子文化--“潮州歌册”》、《乐海漫游》、《乐德、文风、个性》、《论笛套古乐结构》、《广东乐器的历史与现状》、《艺术商品属性初探》、《歌舞艺术若干问题探索》、《新世纪潮乐的梳理与取向》、《粤乐大师,一代奇才--“纪念吕文成先生”》、《为“红腔”艺术立论》、《舞带南天色,歌为百粤吟》、《罗荣钜与“昭君出塞”》、《魂在故乡--“纪念马思聪诞辰90周年”》、《我有渔歌千万箩--“记汕尾渔歌王黄琛”》、《民乐寻踪》。在各类报刊、杂志发表艺术评论、音乐杂谈300余篇,其中部分作品获优秀奖和在国外刊物及港澳地区报刊转载。
名字:
戏谭-中国潮剧传统曲牌荟萃
简介:
《戏谭---中国潮剧传统曲牌荟萃》音乐版
该专辑是首张以《潮剧曲牌》编纂的音乐,是潮剧唱腔音乐中比较古老的部分。于听众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
为满足市场对唱片的高标准制作要求。制作过程中,引用当前活跃于潮剧舞台上的艺人为骨干。集合了具有多年录制经验的人员组成制作群,为作品质量把关,确保演录水平。使该唱片能够集欣赏和娱乐于一体(可作伴奏音乐使用),具有较佳的实用价值。
曲目:
1 黄龙滚 假冒至此含羞耻 1:27 ---《辜琏城卖身》
2 梦蝴蝶 但见金乌暂暂起 9:12 ---《奏黉门》
3 解三省 家中遭乖蹇 10:00 ---《拒父离婚》
4 斗鹌鹑 无端触景想同窗 4:03 ---《梁山伯与祝英台》
5 前引腔 身居蓬莱甚清奇 4:24 ---《韩湘子升仙》
6 皂罗袍 携带我儿 2:03 ---《严兰贞打破玉花瓶》
7 风入松 想着起来那号啼 1:58 ---《拒父离婚》
8 红纳袄 夜沉沉 羞煞了我邹锁双眉 12:59 ---《三巧儿待迟》
9 渔家乐 夫主京师禄命终 3:04 ---《西厢记》
10 金鸡跳 告娘子听说起 俺前日相逢就来成知己 5:05 ---《群芳楼》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关注:汕头市艺士林唱片
点赞或者分享更惊喜哦
【每天都与 艺士林唱片 相遇
陪你听 一辈子 的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