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岛迎春
心澄如水 诗兴若云
——雪漪散文诗新作品赏
秦兆基
和雪漪最初的相识,该是2006年秋天中外散文诗学会在成都开成立大会期间,回想起来,至今已有十来年了。其后,没有太多交往。虽是惊鸿一瞥,匆匆交谈,印象还是深刻的,北国胭脂,落落大方,在沉稳中透露出英气,不类于我习见的江南婉娈女子。因而对于她的创作还是关注的,特别是这一两年,在同一个微信群中,得以欣赏她的靓照和华章。
田园野趣
有幸在前一阵,从网上收到雪漪打包发来的散文诗近作,计45篇,其中有的是组章而成的中篇和长篇散文诗16篇,洋洋洒洒,大约有五六万字。辗转于她文字庄园的阡陌之中,既惊讶其在散文诗耕作中的勤奋,更叹服其在艺术上不倦地谋求超越、突破的孤诣苦心,显现出其散文诗如何从造境到化境,臻于舒卷自如,宛若行云的轨迹。
雾罩山海
流泪的雪所说出的
我没有考证过雪漪这个带有诗意笔名的来由,是对雪原的酷爱,还是本名的衍化?但她的一句诗,却使我惊心动魄,“雪流泪的时候,说出的不仅是伤心,还有形而上的悲哀和遗憾”,鲁迅礼赞朔方的雪,说“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朔方的雪融化了,复归为涓涓水流,重现其本体,是涅槃重生喜极而泣,还是为不再会升腾、弥漫,“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鲁迅:《雪》)而颓伤?
水——雨——雪——水,生生不已的大自然环流,可以启发人们认识本真的自我。水做的女人是最为尊贵的,曹雪芹借怡红公子的口说出这句。雪漪以水心的澄明,观照内宇宙;以水流的澄静,映照大千世界。
山海情怀
“在这个包裹着绚烂色彩的大都市,所有的人都在游泳,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节奏”,如鱼得水;而我是“独自行走”,“不会游泳”;当“都市的大门对我打开时,我也被尴尬地卡在都市的咽喉”,是不苟流俗,风流自赏,还是不见容于世,处境艰难呢?也许兼而有之。于是我想起了一箪食、一豆羹,人皆不堪其忧,而己也不改其乐的颜夫子,想起了行吟泽畔,形容憔悴,长叹”众人皆醉,唯我独醒”的屈大夫;想起了城堡外徘徊,却永远进不去的土地丈量员。古士大夫狂狷的风骨与现代资本市场中个我的孤独与无助,在她的诗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秋到浓时
雪漪,正像杨绛所译的葛德小诗中所说的那样:“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会”,“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雪漪只是蜷缩在人生一角,用澄静如水的心观照和感应生活。她“真想成为蒲公英的种子,是处为家,温柔地慢慢降落,……谁也不用担心我砸了他们。”因而她的散文诗是绝美的,犹如静水中反映出来的月色天心。
山里人家
在她的散文诗中,自己栖居的正在走向现代的古城,留有屐痕的丹江口、深圳等地,在那里听不到喧嚣的市声,见不到争利于市的商战,嗅到的只是三秋桂子,十里荷香。“时间,一半是我的同党,一半是我的劲敌,坐在时间的怀抱里,不谈过往,不念青史,不论功名。”这不是稼轩居士晚年愤激之极的话语,而是红妆女子寄情诗文、绘画,出自禅心的谈吐。
海天相接
雪漪,在她的散文诗中,审视自己也许比观照客观世界看得更重。说过:“我虽然为自己作见证,我的见证还是真的,因我知道我从哪里来,往哪里去。你们却不知道我从哪里来,往哪里去”(《旧约·约翰福音》)。知道自己的本源和走向,就能见证自己的存在,这是一种神性思维,具有洞悉一切奥秘的力量。正由于希伯来哲人的这番话,引出了西方哲学一系列古老的命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往哪里去。能够解答这三个问题,就获得神性,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穿越山海
其实不仅是西方哲学,华夏古老思维中也有着这种智慧的留痕,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自胜者强,雪漪服膺于这些,从这么多新写的散文诗中,可以拈出好一些,《寻找另一个自己》《我有情,我有爱》《我宁愿被远远地束缚》《为自己的心灵找一个家》《从一首自己写的牧歌唱起》《这一次转身,我依然是我》,只要看看诗题就可以了解其旨归。“无边意象的缠绕就是这样切近地阅读就像面对一面镜子,哭,笑都是绝对的真实。许多时候,我需要这样的阅读,这样的面对”,在无休止、无终结的参悟中,雪漪终于意识到“爱自己比爱一个人要难”,而不至于陷入纳喀索斯情结。
晚意来时
雪漪的心在远方,她以前出过一本散文诗集《只有远方》,“远方”是诗人曾经留连过的泰姬陵、悉尼歌剧院、日月潭、文武庙、阿里山、交河故城、滦河之源吗?诗人在那本集子里没有正面回答,她在近作《访问远方》中作出诗意的阐释:“我一层一层剥开远方,它远成我的另一个故乡”,“远方最终要将我引到哪里?哪种境界?我到底是谁?还得留给远方辨认吗?”
雾揽山腰
远方是中外诗人常用的意象,犹如白居易笔下虚无缥缈的“海外仙山”,笔下存在于传说中的“灵山”,“当我走去的时候,也许一切真的是天意。也许,远方也会消失。也许,根本无法抵达。也许,最终是一地清寂。”远方,是诗人一生的江湖,在时间、生命、孤独、非我之上,雪漪相信,远方,能“让一个柔弱的女子”“充满剑气”。写到这里,我想起龚自珍的诗:“万一禅关砉然破,美人如玉剑如虹”(《夜坐》),“少年击剑更吹箫,剑气箫心一例消”(《己亥杂诗》),雪漪神迷于远方,以忐忑的心一步步逼近远方,不管自己能不能到达。
山泉掩映
雪漪,作为“一个诗意的女子,怀抱着善良和绝尘的清俗,”悬想着“有一天,我会在文字外变成一个掉牙的老奶奶,白发白成大雪,皱纹皱成荒漠,仍然哆哆嗦嗦/念着青春的诗篇。”像李清照一样,像杜拉斯一样,在文字群中永葆其美妙之青春。
她留连于自己的“文艺后花园”,期盼着有一所心灵得以栖居的房舍,如同知归而倦飞的鸟,再也无心出岫的云。
吊桥连着诗意
她像一位女主人,带领我们穿堂入户,听她指点述说自己经营小屋的匠心,建筑的布局,色调的选择,家具的搭配,空间的运用,显示诗人和画家的艺术眼光、审美情趣。白、赤、橙、绿、青、蓝、紫,诸色杂呈,在“一览无余的纯净”的底色上渲染出“七彩斑斓”的画面,“书籍整齐地排着队”随时等候女主人的“检阅”,有不错的沐浴房、厨房,可以安身,可以游心,可以过小日子,可以享受孤独与清寂,可以从容地放牧思绪,在“实实在在”“真真切切”的日子中品尝、酝酿、书写诗章。在诗行中走向远方。
天寄秋情
“上善若水”,水,随物赋形,最为随和;水,“处众人之所恶”,可以滞留在难以适应的环境之中,伏流潜行;水,可以奔流而出,溃堤决坝,水,既至刚而又至柔。在雪漪的散文诗章中,我们不难体味出她柔中寓刚的艺术个性,体味出她“不争”之中的“争”,不“忿”中的“忿”,访问远方,永不言弃的执着,不甘沦沉的矜持,风流自赏的高贵,也许这些,正是引动我关注的地方。
奇山怪石
如云一般地轻漪、幻化
“云腾致雨”,童蒙时在《千字文》中读过。云漂浮在万米以上的高空,比起雨、云来更为轻漪,富于变化。夏天,坐在书斋临窗的地方,仰头看云起云飞,顿时心越神驰,疲劳尽消,读雪漪散文诗新作亦有此感。
雪漪的散文诗,常有一些出乎意外的妙想,一些精心营建只属于她自己的意象。《这场清明的雨》,顾题生意,猜想所写的无非是寄托对人们逝去的家人、故友的哀思,但雪漪的诗作却不然,抒写的这场让“这个城市泪流满面的”清明雨,所激起无端的思绪:身无所寄的茫然,从如丝细雨中所得到的感悟。雨,在雪漪的笔下成了寓有精神启示的意象,“雨是雨,也是水,几人真正懂水的柔韧与风骨?那绝世留下的点点滴滴,也沾着尘世的七情六欲”,雨,也是水,刚与柔、高贵与凡俗,得到有机的整合。
天水氤氲
《什么时候》,是写时间流中的自己,诗人截屏式写了一个片斷,“今天,在八尺的栖身之处,我邀请多情的文字与我一起纵酒,把思念、怀想、挣扎、期待、征服、向往、爱情,都当成买醉的高粱红”,想象之中的现实场面,该是女诗人一个人吃闷酒。古之人,苏轼,有《汉书》佐酒的故事,曹操,有对酒当歌的狂兴;今之人,雪漪,则有邀诗对饮,倾诉衷肠,一醉方休的豪情,文字在雪漪的笔下活化了。
雪野寻踪
雪漪与文字为友,又纵情地驱使文字,有如李商隐之所言“奴仆命骚”。文字在她的诗中超常组合,实际上也就是概念吊诡式的聚合,比比皆是。
诸如:“一条路,打开大山的信箱”“我不能漠视,深奥的大山这灵动的飞翔”“七月的风漾在飞起的发间,舞的是一曲醉的探戈”,更妙的是她把天空中太阳比作“一颗浑圆的红痣”,放射“就可以一掷千金”,引发我“长长的金色的向往”;夕阳“终归是一个拖着一身疲惫的男人,总要倒在黄昏这个女人丰满而又温暖的怀里,一点一点形成可以渗透的暖”。
天赐暖意
前面的且不多说,关于太阳的比方可谓精彩绝艳,难与比伦。夕阳沦没在黄昏之中,越来越淡的绛红,在烟灰色的背景中像是将要熄灭的爝火,隐隐的,有点暖意。女诗人运用了通感、拟人,将自然中的一切幻化为温馨的生活场景。
紫雾山岚
雪漪的散文诗都比较长,长的近四千字,似乎有违于某些散文诗论家所订下的美学规范,什么散文诗就在于一个“小”字,“散文诗只是短笛,它不是小提琴,不是长笛,更不是圆号,能够称之为散文诗的,一般都是短笛式的短章”,“体积冗长的文字,自然地便取消散文诗的资格”,话说得如此决绝,如果用来衡量雪漪散文诗新作,那就连进入这个文学园地门槛的资格度没有了。
温暖对白
,那就承认还可以有“中散文诗”“大散文诗”。,另一法国诗人洛特蒙雷阿罗著有长篇叙事散文诗《马尔多罗之歌》可以为证。窃以为,散文诗可以承载历史与现实的沉重,应该呈现出力透纸背的抵达,中国散文诗呼唤大诗,雪漪的新作是应运而生的。
盎然诗意
雪漪的散文诗,多用长句,有的句子长到一百来字,跨三四行。长句可能使人觉得冗赘,不过组织得好,就会显得缜密、耐读,普鲁斯特《追忆逝水年华》中最长的句子有56行,虽然那是小说,与散文诗不应相提并论。不过或许因为其长句迭出,不禁令人感慨系之,“生命太短,普鲁斯特太长。”天上的云,有卷状,有块状,也有绵延千里,横贯天宇的,读雪漪的散文诗亦当作如是解。
戏改前贤的成句,云在青天“水自流”,变幻的云与无碍流淌的水,各自找到自己的存在,谨以此,
奉赠雪漪女士。
二〇一八年四月二十五日
山海情怀
作者简介:
秦兆基,江苏镇江人,生于1932年2月。1960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后在江苏省苏州十中(原江苏师院附中)任教。作家,文学评论家。中外散文诗学会副主席、中国散文诗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散文诗研究中心学术顾问。2014年获玉龙杯散文诗理论研究终身成就奖。著有文学评论集《时代的脉搏在跳动》《报告文学十家谈》《永久的询探》《诗的言说》《散文诗写作》《散文诗品》,散文集《错失沧海》《苏州记忆》《红楼流韵》《走向教育源头》,传记《范仲淹》,散文诗集《揉碎江南烟水》等。编著有《现当代抒情散文诗选讲》《中外散文诗静待作品评赏》《文学艺术鉴赏辞典》《苏州文选》《宋诗选讲》等,另有教育论著多部。
雪
漪
国家一级作家,正高职称,研究生,200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现供职于内蒙古文化部门,写作、画画。
出版《灵魂交响》、《生命草原》(与人合著),《我的心对你说》、《只有远方》、《春天的合唱》、《胡雪岩:经商处世之道》、《弘一法师:淡定的智慧》。其中《我的心对你说》获“中国当代优秀散文诗作品集”奖。
2017年6月,中国散文诗百年之际,广东举行“远方 · 情怀"雪漪散文诗、水彩画创作分享会。
一忆再忆你的江南——武阳春雨
恨不相逢 ——狗牯脑
看江山兀自锦绣
我的诗文与凤冠(之四)
印度斋浦尔“镜宫”
深圳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