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阳笛套音乐是潮汕音乐的一个组成部分。潮阳笛套音乐是“潮阳民间艺术三瑰宝”(英歌舞、笛套音乐、剪纸)之一。潮阳笛套音乐源远流长,源于南宋,属于套曲式音乐品种,以笛、管、笙、箫为主奏乐器,配以三弦、琵琶、古筝和其它弦乐、弹拨乐等,领奏乐器大笛(横笛)是28节大锣鼓笛,吹奏方法是传统宫廷式的“龙头凤尾指”,潮阳味浓厚,具有古朴庄重、典雅幽逸的风格。尤其潮阳后溪笛套大锣鼓更是潮阳笛套音乐中一支独具特色的队伍...
潮阳后溪笛套音乐和锣鼓乐演奏有悠久的历史渊源。从本社区林光先生(后溪人)算起,最慢可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也已经有70多年的历史。林光先生和郑国瑞先生是同宗师兄弟,是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林立言先生(已故)的老师。林光先生的门徒现在有吴应枝、周勤毫、林增强等人和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林立言先生(已故),省级非遗传承人林良丰先生同为同宗不同门属第五代(谱系)继承人。
潮阳后溪笛套音乐大锣鼓队各位传承人认真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认真做好非遗保护工作;重点做到笛套音乐形态的原生态。不论演奏的乐曲是演奏乐器组合都做到“遵古法制”原生态做法。表现出在各种文艺游行演奏上,后溪锣鼓队打击乐器齐全,主奏的笙、箫、管、笛吹奏乐器齐全。
第一代:陈映先生。
第二代:陈乌吕先生、郑菜砌先生。
第三代:马友轩、郑捷、赵荣等。
第四代:陈来得、郑国瑞、林光、庄逸波等。
建国后第五代:林立言、吴应枝等。
第六代(2006年):姚楚武、姚泽松等。
自2006年潮阳后溪笛套大锣鼓成立以来,今年已经是第十个年头了,经潮阳后溪理事会决定,将在7月20日(明日)早上9时在潮阳后溪妈宫进行潮阳后溪笛套大锣鼓成立十周年庆展大会,也欢迎潮阳各界人士到场观看。
另外,为了更好的弘扬潮阳传统文化,传承潮阳非物质文化遗产。潮阳后溪笛套大锣鼓特此开设第五届暑假培训班,免费教学员演奏笛套音乐,有兴趣的朋友7月20号早上9点可以到后溪妈宫文化大楼进行现场报名。(联系电话:1343383938 林先生)
三瑰宝”的特色和特点
潮阳“三瑰宝”这三朵艺术奇葩,历史渊源深远,群众基础深厚,不仅具有各自鲜明的艺术特色,而且立体的、全方位和多角度的共同折射了潮阳文化的丰富和优秀。
首先是英歌舞,都是男性的,也是动的,主要靠场面、气势和声音来表现,是男性群体广场情绪舞蹈;熔戏剧、武术、舞蹈于一炉,具有威武雄壮、豪放粗犷、刚劲雄浑的风格特点,更有阳刚之美、稳健之美、粗犷之美和“彪汉”之美的艺术魅力。一场成功的大型英歌舞表演,都以刚劲、雄浑、粗犷、奔放的英雄美舞姿,构成磅礴、威武、雄壮、豪迈的气势,表现出刚强、勇敢、不屈不挠的性格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精神,体现了英勇善战,刚强豪放、机智灵活的英雄群体形象。难怪乎专家们赞美潮阳英歌是“南国雄风”、“中国民间舞蹈之根”,是“真正男子汉的舞蹈”,并认为“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都难以找到另一种舞蹈语言像潮阳英歌舞这样充满阳刚豪迈、粗犷、激奋的言说。”
其次是民间剪纸,以女性为主,是无声、相对静止的,也是各自为战,不需要有大的场面的。潮阳剪纸清秀纤丽,精巧雅致,剔透玲珑,充分表现了潮阳妇女的心灵手巧、细腻和贤慧。潮阳剪纸作品几乎都融入了人的思想感情和善恶判断,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向往和追求,反映了潮阳人的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展现了古邑潮阳深厚隽永的民俗民风。每件剪纸作品,都是一种艺术装饰品和吉祥符号,更是一种心愿表达。作为全国剪纸百花园中比较典型的潮阳剪纸,体现了我国剪纸“北雄南秀”的风格,专家们称赞其“图必有意,意必吉祥”,是一种远古的文化源泉,一种艺术创作上的图腾美,一种智慧和灵气凝聚的印记,一种美好生活内容的缩影。
再说笛套音乐,是男女混合、动静结合,男女老少齐上阵,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古代宫廷音乐。潮阳笛套音乐作为一朵雅俗共赏的民间乐苑之花,古朴而庄重典雅,幽逸而清丽悠扬,既保留着宋代宫廷古乐的传统风韵,又融入了地方乡土口音,形成富有“潮阳味”而其他音乐所无法找到的韵致和感觉。欣赏一曲“原汗原味”的潮阳笛套音乐,能让你心旷神怡,愉悦无比,有一种难以形容的享受。难怪众多行家、专家为之倾倒,赞不绝口,称之为“民族瑰宝”、“中原古乐‘活化石’”,是“天人合一”、“天簌之音”和“绿色音乐”,是“盛开在岭南而永不凋谢的华夏正声”,“其 ‘直、方、火、雅、正’的独特风格岿然屹立在当今民族音乐之林”。
“三瑰宝”富有各自的风格特色,同时也具有历史性、群众性、观赏性和实用性等共同特点,是一个阴阳结合,动静结合;互相衬托、互相补充,缺一不可的整体,共同承载着潮阳优秀的地域文化,成为潮阳乃至汕头特有的三张文化名片和三大文化品牌。
今日推荐阅读▼
潮阳群众体育 这个周五晚组团去方特主题乐园,名额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