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流派那么多,你学的是哪一派!差别很大!
5. "汉皋古韵"的客家筝
客家筝是广东著名的传统音乐的一种,他与潮州筝是相邻的两个派别。广东汉乐的古筝演奏历史悠久,它是在《汉皋旧谱》(即汉调音乐)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的风止人情就及语言创造出来的表达一种比较安静含蓄的音乐。客家筝曲的形成是世世代代的客家人将客家音乐中"丝弦音乐"的合奏,包括古筝、琵琶、挪胡、洞箫结合起来的形式,不断丰富、更新、创造,一步步发展成可以独奏的曲子。
客家筝有着非常多的曲目,"大调"、"小调"各不相同,大调和河南的板头曲相似,被严格划分为六十八板,除此之外就是串调了。串调板无定数,具有戏曲音乐的特点。主要作品有:《出水莲》《蕉窗夜雨》《崖山哀》《琵琶词》《柳叶金反》。
6. "武林逸韵"的杭州等(即渐江筝)
浙江筝又叫武林筝,开始发展于浙江杭州,发展最兴盛的时候在上海,在中国古筝发展史上起到了非常大的影响。据《白居易集》记载:唐代白居易在杭州任太守时,有一名随身歌妓,名谢好,善弹筝歌唱,而诗人本身也常以弹筝自娱。唐末五代时杭州己成为文化名城。南宋的京都临安,也就是现在的杭州。
当时,一旦宫廷里面需要表演的时候,便在集市上大声宣传,临时召集会演奏的人,由此可以看出,当时不管是宫廷还是民间的筝曲在杭州大街小巷都己经传遍。
南宋周密所著的《武林旧事》中也将筝曲曲目《会群仙》记录其中。浙江筝演奏时有其特别的方式和技巧,主要有"大指摇"、"快四点"、"夹弹"、"提弦"等。并且学习、参照琵琶、三弦、扬琴以及外国乐器的一些弹奏方式,将其与筝的弹奏互相结合。新中国建立后,浙江等的发展势不可挡,其中最为杰出的、贡献最大的就是王巽之先生。代表曲目:《高山流水》《将军令》《月儿高》《云庆》《四合如意》《海青拿天鹅》。
7. 闽南地区的福建筝
自宋末明初到同治年间,古筝在福建等地己经流传很久了,在那段期间,由于各种原因中原人多次向南迁移,同时将大量优秀的中原文化也带去了南方,原古筝音乐也就随着中原人士的南迁,而传播到闽西南一带。
"古乐合奏",是明末清初到民国初年,闽西南地区特别流行的一种乐器合奏,不同的县对它的称呼也有不同,云霄县将它称作"合月",而东山县又叫"和乐",只是此和非彼合,不过普遍称之为"汉乐"。这种民间合奏的表演最独特的地方就是它的主奏是古寧,并在开头奠定基调,最突出的地方就是诏安和云霄两地。
我们现在所说的福建"古乐合奏"其实就是闽筝史,所谓"古乐合奏"说的就是将古拳作为主演的方式,它和河南板头的"中州古月"以及"线索雅乐"有着相像的地方,换句话说,闽南、山东、河南、客家、潮州、浙江等地的古等都可能是由秦筝发展而来,然后在不同地方融合当地的特色,发展成为现在我们所了解的各派。代表曲目:《蕉窗夜雨》《睹挺点水》《春串》《流水》。
8.北方草原"雅托葛"yatoke(蒙语)——蒙古筝
雅托葛,也就是蒙古筝的叫法,它在我国锡林郭勒、伊克昭盟周围非常盛行,这种传统的民族乐器与汉族古筝有着一定的差别,不仅是构造、定弦法,包括它演绎出来的曲风也很符合当地风情,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由于蒙古筝的琴码是由长短不同的两行排成的,因而形成了四种不同的调,分别是:查干调、哈格斯调、黑勒调、递格力木调。雅托葛主要有两类,分别是十二根弦和十根弦,十二根弦的比较正式,通常在宫廷和庙堂需要时方可使用,十根弦比较普通,在民间使用的较多,主要是为民歌和牧歌搭配。
雅托葛由松特制,长厚宽尺寸为:139x7x28cm,丝制成的梁内弦长96cm。琴身图案具有独特的蒙古族特色,主要为红、黄、蓝、绿、白色。弦码高5cm,造型古老,雅巧葛还具有特别的定弦方法,此法属于五声音阶定弦范畴(fa、si两个音在mi、la上按出),独特之处就在于其码子为两行且长短不一。
雅托葛具有四种调,分别为①查干调一一(D调),2、哈格斯调一一(G调),③黑勒调一一(C调),④递格力木调一一(F调)。这些演奏理论承载着历代雅托葛演奏家们经历多年亲身实践且不断传承下来的经验。而且是蒙古筝独具的名称,其转调规律与汉族拳相一致。
雅托葛弹奏时主要是用右手的大指托、劈和食指勾、挑等方式来弹奏单声部乐曲。
锡盟艺人除了用大、食指八度、四度、五度应弦方式之外,还用大指上下扫和弦;而伊盟艺人则用大指和食指同时向同方向托、挑的技巧奏出八度、五度和音,以使得乐曲的表达力度增强,呈现出不同的情绪变换和氛围。而左手指的使用与汉族筝大致一样,就是按、揉、滑、颤弦几种,显而易见,雅托葛的演奏形式更古老一点。
雅托葛大多被用于蒙古民歌伴奏和作为弹唱工具。久而久之,它的演奏风格与技巧具备了许多蒙古民歌的特色,同时采纳了许多蒙族乐器例如马头琴、四胡与王弦的优秀表演手法,造就了独具地区特色与韵味的雅托喝演奏风格。代表曲目:《草原英雄小姐妹》《欢乐的挤奶员》《也之恋》《剪羊毛》等。
9.伽倻琴(朝鲜筝)
伽倻琴,是朝鲜族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它和掌的外形相似,据说公元6世纪时,伽倻琴在朝鲜新罗南方的伽伽国非常流行。
伽倻琴的使用主要是朝鲜,以及中国潮海湾附近地区的朝鲜族聚居地,据说是在公元6世纪时朝鲜伽倻国嘉悉王中国古筝为原型,制造出来的。它的外形和古筝相似,也有12、13、15根弦之分,弦下面有一个可上下移动的调节音调的柱子,五声音阶定弦。
以前有雅乐伽倻琴和俗乐伽倻琴两种,其中,雅乐宽于、长于俗乐。在表演时,如果琴体太大,则就将它放在桌子上,如果琴体小一点,就将它的左边放在琴架上,另一边平放在演奏者的腿上,演奏的具体方式和古筝差不多。
伽倻琴主要是针对女性的,通常是女子独奏和弹唱。19世纪末,伽倻琴从朝鲜传入我国,主要是我国朝鲜族。20世纪60年代之后,伽倻琴得到了很大的创新,它的音箱被扩大了很多,弦数也多了,而且定弦采用屯声音阶。代表曲目:《伽倻琴,我的爱》《仁显王后的男人》
推荐阅读
红/乐/坊/琴/行
您与艺术零距离
专业古筝、钢琴、声乐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