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箫结缘
洞箫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乐器,至今已有近3000年的历史。其音色沉静悠远、清雅脱俗,富有沧桑感,历代深得众多文人雅士的喜爱。箫史弄玉的故事更是给洞箫平添了一份神奇的色彩,夜下一曲,声如鹤鸣;凤凰不至,千载伤情!其宛转幽深之韵、琉璃空明之境、玲珑缥缈之致,似能穿透无尽的时空,把人拉回到洪荒的年代,。
在中国的民族乐器之中,与文人最有缘分的除了古琴之外,就数洞箫了。晋代的桓伊曾以一曲《梅花三弄》而名动天下、垂迹青史,宋代的姜白石曾经也是以箫为伴,连他的诗词也都有一份箫音般的清冷。“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唐人杜牧的诗句仿佛就如一曲箫音,在历史的星空下悠扬了一千多年,不知打动过多少漂泊的心灵,而今二十四桥犹在,只是吹箫的玉人已不知身在何方,空让来者神往。
箫,外直中空,色不妩媚;吹出则是内敛、清幽、古朴、深沉的清虚之音。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宫中行乐辞》中曾用“龙凤”比喻笛箫,有“笛奏龙吟水,箫鸣凤下空”之句,后来就分别将它们雅称为“龙笛”与“凤箫”。
箫曲之用在于能涤荡心灵、脱却俗气,使人心气平和、不急不燥,以达于超然之境。所以自古以来,才有许多的文人、道士、和尚以箫为良伴、以箫为法器,闲来一曲、自在悠游,内能消百虑、寄高情,外可结善缘,美风俗。
与箫结缘
我与洞箫结缘纯属偶然。2015年6月,我报名参加了广汉会举办的端午传统民俗文化体验活动,在现场,平生第一次近距离见到洞箫表演,被一曲优美的箫曲深深的吸引住了,顿刻进入了“无我”的境界。我想,这音乐跟茶绝配啊!学茶一年有余但对乐器一窍不通的我却有了学箫的念头。于是,在活动结束后我迫不及待的向广汉会的工作人员询问在哪里可以学箫?他们说过几天郭大强老师有个洞箫讲座,你过来听听找一下感觉再说吧。我如约而至。听罢郭老师与其爱徒的演奏,更坚定了我学箫的决心,于是我现场报了名,加入郭老师的洞箫班。从此,喝茶、吹箫就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
首次接触
人到中年自然对箫曲情有独钟。我以为进入洞箫班的都是中年以上的朋友,谁知里面很多年轻人,难道学吹箫正流行?只能说文青何其多!
一支经过郭老师精心制作的洞箫来到我面前时,我喜不自禁,爱不释手,并许下宏愿,一定要把箫学好。虽然说学吹箫,你无需懂五线谱,无需懂音乐理论,就跟着箫友吹,滥竽充数也无妨。但当我第一次拿起箫吹的那一刻,发现并不是那么容易吹。“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自己深知,欲吹好箫得掌握很多的技巧,得下很大的功夫。遂告诫自己要努力不息,向师兄师姐们看齐。
渐入佳境
经过音阶、指法、口型、气息控制、长音短音的反复练习,学习一年有余,现在也能吹一些简单的曲子了。感恩郭老师团队的悉心示教,以及箫友间的鼓励。
目前,个人独处时,喜欢随心所欲地吹。吹古曲,犹如跟古人对话,抚箫追远,沉醉于一种对远古的遐思。有时也找找仪式感,焚香,吹箫,喝茶。还偶尔走进大自然,于高山之巅、流水之泮吹上一曲,感受那种衣袂飘飘,独步江湖的感觉。
其实一支好箫就像一位好友,可以对他倾诉,可以藉他畅叙幽情,可以婉转悠长,可以壮怀激烈,也可以清泉石上流,也可以悠然见南山。
箫是属于大自然的,它属于大山,深林,幽谷,湖畔……它的“低音”——沉厚,“中音”——如平湖,“高音”——则如长空。太多关于箫的乐曲,都是静静的开始,淡淡的收尾,像一段情感,一个人生,一个轮回,它是完整,是圆满的。
佛家云“无心才能心安”,空山寂寂,禅意声声,以音寄心,自由于心,天地也便安静了……
人生处处都是道场。吹箫跟喝茶一样,都是一场修行。
空灵声中参化禅
广结善缘牵法侣
喜悦得定三昧耶
随机趣教渡众生
慧性伴随箫音起
沉笃仰俯明暗清
幽远辽阔静根明
春风甘露透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