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同业动态 >草原深处的牧笛声——记鄂托克旗乌兰牧骑演员那顺吉日嘎拉

草原深处的牧笛声——记鄂托克旗乌兰牧骑演员那顺吉日嘎拉

2021-05-24 22:15:12

         今年是乌兰牧骑诞生60周年,60年来,一代代乌兰牧骑队员始终以对党和人民的无限深情、对事业的无比热爱,迎风雪、冒寒暑,长期在戈壁草原上辗转跋涉,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为广大农牧民送去了欢乐和文明,传递了党的声音和关怀,走出了一条文艺为人民服务之路。  

         人做一件事容易,但一生只做一件事很难,这是一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守与执着,也是一种参透人生百态的睿智和厚重。在鄂托克旗乌兰牧骑就有这么一位坚持只做一件事的传奇人物,他就是那顺吉日嘎拉(国家一级演员),1963年出生的他,从小跟着父母学唱鄂尔多斯民歌和演奏笛子、三弦、扬琴等民间乐器,不到20岁成为远近闻名的民乐演奏者,1983年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鄂托克旗乌兰牧骑,当上竹笛演奏员,走上了艺术之路,成为了草原文艺轻骑兵的一员。参加工作后,他任劳任怨,积极肯干,虚心请教老艺人和音乐界前辈,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技能,跟随鄂托克旗乌兰牧骑长期扎根牧区,为农牧民送去党的温暖和关怀,人民把他称之为“大胡子笛子那顺”。

        鄂尔多斯高原素以歌舞之乡著称,有着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那顺吉日嘎拉十分重视对传统民间艺术的收集,整理和归纳、借鉴,他不断深入民间,从民间汲取养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标准,不断创作出许多群众喜爱的作品,通过自己的艺术实践,创作演奏了笛子独奏曲《乌仁都西畅想》、《傲特尔青年》、《草原欢歌》、《草原牧笛》以及《欢乐的牧村》等一批优秀作品,多次荣获全国、全区全市文艺汇演一、二等奖、优秀奖、表演奖和全国最佳传承奖。他说:“获奖不是我工作的动力,我的动力源自广大人民群众对我编排音乐的认可和喜爱。”正是这样,他不断以基层为背景创作出许多优秀的反映农村牧区贴近生活的音乐作品。

        人生无悔路,慢慢长路上,他发扬乌兰牧骑老传统,常常教育下一代:“在新的形势下,你们一定要转变思想观念,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好好为农牧民服务,一心为民,一心为艺术,创作农牧民喜欢看的节目,让老百姓高兴了咱们的工作就做到位了”。在他的影响下,全家人都从事了文艺工作,延续了乌兰牧骑的优良传统,妻子额尔登花(国家一级演员)跟随丈夫从事了乌兰牧骑工作,现在是鄂尔多斯草原上有名的声乐演员,今年上海戏剧学院刚刚毕业的女儿娜米日汗考进鄂托克旗乌兰牧骑,成为新一代乌兰牧骑队员,继承了父亲的衣钵。一家人,一心向艺术,一心向老百姓,这是一种精神,那就是乌兰牧骑精神。这种精神让我们值得学习,值得敬佩。:“感受到了你们对事业的那份热爱,对党和人民的那份深情”。这句话正是印证了那顺吉日嘎拉这样一生为乌兰牧骑付出心血的乌兰牧骑人。

        2017年12月4日,在全区乌兰牧骑工作会议暨乌兰牧骑建立60周年表彰大会上,鄂托克旗乌兰牧骑国家一级演员那顺吉日嘎拉被授于“从事乌兰牧骑工作30年以上优秀队员”荣誉称号。授奖后他对记者说:“我的生命是这块土地给的,我的艺术养分是在这块土地上汲取的,我深爱这块土地和生活在这块土地上人民,是他们的笑声和掌声给我创作的动力和激情,也是我艺术生命之根。”为此一直坚持在鄂托克旗乌兰牧骑工作和生活35年。

        那顺吉日嘎拉为发展民族文化事业,以乌兰牧骑为家,勤勤恳恳,默默无闻地工作着,数十年如一日,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和年富力壮的岁月献给了乌兰牧骑,献给了鄂托克旗的文化艺术事业,献给了十几万鄂托克父老,献给了那些欣赏、喜欢他作品的广大观众。“一个人能有多大能力就应该为社会做多大贡献。”这是他的座右铭,他不断践行他的诺言,在内心深处时刻牢记入队时的决心和人民的嘱托,,为繁荣鄂托克文化事业做出突出的贡献。

        对事业的热爱,对党和人民的深情,,这是一条充满心血、汗水和辛苦的道路,也是一条充满成功、掌声和鲜花的道路。许多人成为这条路的探路者,苦行僧,、。那顺吉日嘎拉表示:“生命之树长青,一个人的艺术人生是没有终点的,活着一天就要创作一天,奉献一天”。他想继续在文艺创作方面钻研,深入挖掘鄂尔多斯民间艺术,并深入研究整理,编排成舞台艺术作品,把鄂尔多斯民间艺术推出国门,推向世界。  

        台上绽放的是不断完善的艺术之美,幕后谱写的是矢志不渝的青春无悔。愿那顺吉日嘎拉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扎实创作,扎根基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文:苏亚拉图

编辑:吉米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