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同业动态 >【文化视野】莒地记忆:手工琵琶

【文化视野】莒地记忆:手工琵琶

2020-10-04 23:06:33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 为君翻作《琵琶行》”。这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琵琶行》中两段诗文,从中,我们不难看出琵琶曲在很早以前就是人们抒发情感,寄托思绪的纽带,而作为独具个性,曲调动人心弦的琵琶,在我们心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千百年来琵琶用“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的音韵,不知诉说了多少人间冷暖,悲欢离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在古今交错的时空中,触拨灵魂的心弦,慢慢倾听田中一和他手工制作琵琶的故事。


手工琵琶

六亿人民奋发图强,勤恳建设锦绣河山。

多么富有激情的表演,仿佛把我们和在场的观众都带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这个带着眼镜,抱着琵琶手舞足蹈的老人,就是我们本期节目的主人公—田中一。这些老人们所使用的乐器均出自他的手。

田中一 朋友:这边这个田师傅,我的邻居也是兄弟,他也是以前是个老木匠,老木匠研究了,开始制作这个琵琶之类的乐器。

从和老田朋友的交谈中,我们知道了,田中一原先是一名木匠,那老田为什么从木匠变成制作琵琶的手艺人呢,这里面又有着怎样一个故事呢?

琵琶手工制作者 田中一:十年以前呢,我有一个琴友,他弄了一个琵琶毁了,弄那个琵琶毁了呢,说让我给修,我这不给修起来呢,试试这个音,音很好听,质量也怪好,我心里也很欢迎,我说我照着做个吧,这不照着做了一把。

就是这么一个偶然的机会,让田中一和琵琶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聊起琵琶时,他语调显得开心愉悦,就像在和我们介绍自己的好友。

琵琶手工制作者 田中一:琵琶分几大类呢,总体叫琵琶,这是个琴头。

记者:琴头?

田中一:这一块呢,叫山口。

记者:山口,为什么叫山口?

田中一:人家说咱也不明白,它也是奇形怪状的,它也就像,山不是也有两个山,有沟哈,叫山口啊,这个叫琴璇,琴轴这不就叫轴子,这一块呢,叫琴颈,就人说那个脖子了,这一块呢,叫琴腹,这一面呢,叫琴面,琴面子。

记者:琴面?

田中一:这咱另外上上的,这一块呢叫弦缒,缒着弦,这不就这么个事,总称呢,叫琵琶这个东西。

琵琶属于乐器的一种,它的制作和普通的木工活是区别的,尤其对木料的选择有着特殊的要求。

记者:那这些木头都是有什么特别要求吗?

田中一: 这些木头就是怎么着,使那好梧桐木,它这个好梧桐木呢,为什么使梧桐木呢,梧桐木它发音好,它这种木头啊,你使别的木代替也行,但是呢,它怎么不行了,这个面子必须得使梧桐木,它就音质好啊。

一块木板要“脱胎而出”变成一把琵琶要经过开模、盖板、按音位、抛光、上漆等复杂的步骤。手艺活儿,讲究的是手到心到。其中有一个细节直接影响到琵琶的发音效果。

记者:那还有这个你圆圆的小点点,这个洞洞

田中一:这个,就像人说的那个,说不好听的,咱如果带着口罩,你就发不出音来,咱这样弄上它这个音也能发出来,它就这么个意思。

记者:音箱的感觉,扩音器啊?

田中一:不是你要捂着嘴,音发不出来,压气。

简单通俗的解释,我们明白了琵琶身上的几个小孔,让琵琶的音色更加动听,那么琵琶的琴身又要经过怎样的打磨呢?

记者:那你这个圆弧做的这么的圆滑,做的非常的好,你是用什么特殊的工具做出来的吗?

田中一:那不有个磨光机,我把面子上上,磨磨,这个我用锯拉出来,再用挫子搓搓,再使砂纸打出来,直到使手摸着,光滑了,这再上泥子 ,漆上,这再把这弦上上,再把这音阶定上,这才成功啊,这东西。

琵琶的制作步骤,用简单的几个词语足以概括,可是真正做起来,却没有如此简单,比如制作琵琶的发音部位时,老田需要用两三种简单的原始工具,慢慢的把琴身抠空,这个环节看似杂乱无章,但怎么抠,抠到什么程度,全考验着制作者的手感,在我们看来制作时需要消耗大量的体力,但是老田却不这样认为。

记者:做木工是一种体力苦力活,

田中一:对,对

记者:那做这个呢?是一种

田中一:享受

记者:爱好,一种享受?

田中一:对了,一种爱好,就是使的要了命,也想做,

当工作成为乐趣时,生活就变成了一种享受,老田向我们展示的不仅是一项手艺,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田中一:我没说我一抱着琵琶,我有这么一个感觉,俺重孙子我好去看,我试着抱着孙子怪好受啊,那抱着琵琶比他还好受,

记者:是吗?

田中一:嗯 咱抱着孙子他还找事,咱还得哄,琵琶他哄着咱啊,咱这么一弹,就试着。

记者:心情好。

田中一:所有愁事都解除了。

记者:那做这个琵琶需要多长时间做出一把啊?

田中一:要是连下料,到再做,再剔吧,得两天,

正是由于手工制作琵琶费时,还得需要有一定的木工手艺基础,再加上手工琵琶市场日趋萧条,老田的这门手艺面临着失传。

记者:有没有找你学做琵琶的?

田中一:还没有。

我们看到摆在沙发上已经制作好的琵琶,轻轻触碰琴弦,它们像是在向我们诉说着,老田是如何帮助它们实现由木头到琵琶的华丽转身的?

田中一的朋友 苏建中:这是田师傅做的琴,让我给写上几个,不过使毛笔没法写,我使硬币写的,写了一个琵琶四时诉风情,产品三包受欢迎,田氏极品中一做,他叫田中一啊,贵族名牌伯雅擎。

老友题做的诗,道出了老田制作的琵琶过硬的质量,那老田刚开始制作琵琶时,就是这样完美无缺吗?

田中一:一开始我做的那个也没有个样啊 ,也是歪歪扭扭,慢慢的我加工呢,现在也有点模样了,但是呢,俺那个水平呢,我还是达不到人家要求,这东西啊。

对于产品过高的要求,让田中一不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都在细细琢磨琵琶的制作。

田中一:有时候我晚上睡了觉,一醒来心思我这个东西我应该怎么做,做的又好,让消费者满意,又试着,我没说我一做起来,回家吃饭的时候,我闲着没事我就抱着一把琵琶,就再弹两下。

田中一的媳妇 戚秀芬:《洪湖水浪打浪》湖洪水呀浪呀嘛浪打浪啊。

我弹你唱,幸福的生活就在眼前。这一对老夫妻的一颦一笑默契的配合,向我们传达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美好愿景,诉说着爱情的真谛。

记者:大娘经常和大爷在家里边谈边唱吗?

田中一媳妇 戚秀芬:啊,在家里边唱,要他做开了那活,我也经常过来望望,也好过来看看,也好唱上两句,嗯哼着…..   

“琵琶抱在怀,乐从琴声来,舒心听琴声,琵琶伴秋冬”。没事的时候,老田就和自己身边爱好音乐的朋友们聚在一起,唱歌弹琴,静享惬意时光。

 田中一的朋友:我经常过来玩,受感染就学上了弹这个乐器,我本人也比较爱好吧,所以说经常聚在一块,聚在一块就来奏奏乐器啊,唱唱歌之类的,就是欢乐吧,属于晚年娱乐生活。

那属于老田和朋友们的娱乐生活,是怎样的一个场面呢,让我们一起跟随摄像机的镜头,一起走进独属于这些老人们的欢乐时光。

田光利:想家的时候啊,更想为家做点事,哪怕离家这么遥远。 这么久。

这位像大明星一样,有着沉稳台风的老人,用一首琵琶曲,倾诉了想家时候的情感,在场的观众无不沉醉于歌曲之中。

田在英:晚上吃了晚上饭,就来听谈琵琶,拉二胡。

一群老人围坐在一起,你唱我弹大家听,一首首歌曲,一曲曲动人的旋律,在老人心间默默化作对党和国家的感恩之情。

同期:太阳出来照四方,的思想闪金光,太阳照得人身暖哎,思想的光辉照得咱心里亮,照得咱心里亮。

然而在唐朝白居易听完琵琶曲发出,”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千古绝唱。今天再我们回望历史,展望未来时,我们看到琵琶曲依旧扮演着角色传递着情感,只是现在它在向人民诉说着新时代的中国,百姓安居乐业的美好场景。

田美兰 :现在俺这个村里,田店子村啊,搞得可好了,这些老人呢,在这院里啊,是感觉俺这些老人呢,喜得是感恩不尽啊,从俺这些老人找上块一凑啊,那就是知足知足的,比家里住的啊,俺到处又干净又好,又漂亮,俺这些老人找上块以后,经常来听戏,听歌,俺一心想参加,就是老了。

琵琶曲依旧在诉说着时代里的故事,琵琶本身作为一种载体,被人们不断赋予不同的情感,在历史的长河中,发出清脆动人的旋律。

“琵琶文化两千年,炎黄子孙代代传。祖先留下无价宝,琵琶巧配周姑调,优美动听百不厌,迷倒女人家不还。锦绣山河百业兴,琵琶你却要失宠,唤起艺人援手伸,琵琶旋律又余音,茶余饭后琵琶谈,开心一笑度晚年,琵琶之梦今已圆,梦想成真代代传”。

—田中一语

(记者:盛月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