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上方“箫笛逸家”
文化丨箫讯丨交流丨分享
辛弃疾(南宋)《箫声》:“敲碎离愁,纱窗外,风摇翠竹人去后,吹箫声断,倚楼人独,满眼不堪三月暮,举头已觉千山绿,但试将,一纸寄来书,从头读,相思字,空盈幅,相思意,何时足滴罗襟点点,泪珠盈掬,芳草不迷行客路, 垂杨只碍离人目,最苦是,立尽月黄昏,栏干曲,寒梅箫踪,鱼儿,思忆远,小屋正隆冬, 寒梅荫窗飞雪映,竹林深处觅箫踪,何处?何处?溪水西畔石桥东。”
(点击音频即可收听)
作者:楚楚
朗诵:左旗
背景配乐:张维良︻寞︼
➣那时,我住在山中。夜里毫无预感地,就突然响起了箫声。箫声远远飘来,若隐若现,却一下子让我颤栗不已。
➣在这样的山中,又是这样的夜晚,箫已经不仅仅是一种乐器了。它的声音由于山岭起伏的坡度,显得有些滞涩;由于露水与风,显得有些潮湿;由于树枝与鸟兽的撕扯,它磨起了一道毛边儿;由于荒冢和夜色,它还沾上了几丝诡异。等经历这么多周折辗转到我身边时,箫声,早已不成曲调了。
➣那些日子里,那些铺满竹叶的夜晚,我就一直被这管箫折磨着,吞噬着。那是痛苦的愉悦,那是无心无欲、旷绝千古的禅境。再没有什么奢侈,能超过一人独对一管箫声,我几乎相信这世上只剩下了我和箫。
➣“箫”,我轻轻读它的时候,倒像叹了一口气。它的名字天生就是低音,你无法大声喊它。它是朴素的,淡雅、不张扬,就像磨砂的陶器或洗旧的丝绸。而每次听箫,我都能闻到一丝苦味儿,说不清是哪种苦。既像苦丁茶在舌尖的清苦,又有点像刚刚割过的青草在鼻端的生苦。更多的时候,它离我的眼睑很近,那是一种大悲无泪的涩苦。
➣箫的音韵无疑是低调的,甚至有些压抑、喑哑、憔悴,而静夜里的低语却能让整个世界听到。
➣我从未摸过箫。我心里有点怵,总觉得那是在摸一个相约了千年,却又从未谋面、熟悉而又陌生人的手。我暗自揣测,那感觉一定有点凉、有点湿、有点浮。
➣在黑暗中,我找不到这箫声确切的位置,吹箫的又是何人,但我认定,那一定是个男子,是个心灵受过重创,在情感上有着深刻隐痛的男子。他一袭黑色的长衫,心高神远地坐在影子边缘。他郁郁寡欢、落落寡和。他的清冷与孤寂,一直从骨子里渗出来,即使在白天遇到他,你都会错觉那是在月光微凉的夜里。
➣箫对于我,是一种忧郁中的忧郁。它总是能碰触到我的手够不着的伤口。箫声,隔着岁月的迢迢山路,隔着空山幽谷,隔着夜,隔着梦,隔着痛,在这静夜里,只为我一个人,幽幽吹响。
⊙素材整理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长按识别公众号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