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热门音乐 >【格桑花开】第19期 薛菲作品《琵琶雨》

【格桑花开】第19期 薛菲作品《琵琶雨》

2021-04-14 03:25:50

心在舟曲


琵琶雨

薛菲


大多数时候,当你启程,很少有喜爱的东西可以任意带走。路途颠簸,能够捧牢自己的心便已很好。但是当我在远离家乡之外发现这首了曲子的分量时,明白有些行李可以终身携带,它与一切来自精神的喜好一样,作为一种隐性存在活在我们的血液里。

很多发生和与路途上的选择一样,都不是意料之中。记得有位学者说,“人类历史,实际就是一连串冲动。所以大家不要鄙视冲动,因为冲动都是可爱地。”生命中大多数发生便这样产生了。所以西方人一直强调理性。我们的老祖先强调修身。任何事情都躲不掉它的两面性。冲动带来的后果除了可爱,当然还有可怕。人类历史在可爱与可怕之间,时而波涛汹涌,时而风平浪静。波涛汹涌时,产生一些能够使人透彻的哲学和使人幽栖的文学使人愉悦的艺术。天下大乱时,人们习惯去哲学的集市上抓药,以道家为多。但更多时候我们发现道家哲学只适合一些具有超验禀赋或本性即如此的人,适合大多数人的哲学,在中国还是儒家。好比我平素最喜欢北欧音乐,神秘园与班得瑞,还有小红莓乐队,每逢大动或大静时聆听,它们总会以音乐特有的魅力提升和规范我的行为、思考方式。它们让我在优美的感触中觅得精神的独立。但是普通人往往没有自己想象中一般坚强,生存于世,一些脆弱和无助往往令人无所适从,这时候,如果听到《琵琶语》,肯定是要落泪的。



纯粹中国的情绪。当先人在《诗经》里唱“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当屈原唱“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或者“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梨花村里扣重门,握手相看泪满痕”……或家国天下,或情爱纠葛,唱的都是同一种气质,内敛坚贞又充满柔韧张力的古中国情愫。

一些贪于文字或艺术的敏感灵魂,总是在聆听这世界的同时将触觉无限延伸,探入时空内延,打捞旧时明月的一缕清辉。因为历史让我们在喟叹的同时依恋。

就像我依恋这首曲子。无论何时何地,听到它,浮于表象之上的灵魂在瞬间便沉船了。是啊,船为什么要日夜行驶,在轮与回之间损耗生命呢,为什么不委身于海,做大海深处最坚贞的记忆?

当很多事物需要宣泄需要表现需要给人证明的时候,浮躁与喧哗之外,我们也需要一些携带记忆重量的东西沉下去,让贝类和海底植物温柔地覆盖,永世眠于甜美、忧郁、高贵的大梦之中。

有一部叫做《碧海蓝天》的西方电影,讲的便是这样一个蓝色故事。当深爱他的女人悲伤欲绝地告辞“再见了,我的爱”时,那副甜美、忧郁、高贵的灵魂便眠于海底,瞬间便有美丽的海豚游过来与他亲昵。他又回到了他的世界。

《碧海蓝天》台词一:

潜水痛苦吗?

很痛苦。

为什么你还要潜水呢?

潜水的痛苦在于,当我身处海底时,会找不到让自己浮出水面的理由。

《碧海蓝天》台词二:

“你知道怎么才会遇见美人鱼吗?要游到海底,那里的海更蓝,在那里蓝天变成了回忆,躺在寂静中,你决定留在那里,抱着必死的决心,美人鱼才会出现。她们来问候你,考验你的爱。如果你的爱够真诚,够纯洁,她们就会接受你,然后永远地带你走……”

倦于大海深处,直到柔软的海水覆盖我们,一同回归生命最初的宁静。

还有一种,是将整副灵魂安放在人声喧嚣处。他表演,或者生存,与凡尘俗世耳鬓厮磨,因为甘心于此,甘心捧出一颗镜子般的心高悬于人世的屋梁,即使有时生尘,他亦知自己为此而生,悲怆之余,仍心有所系。在影片《梅兰芳》里,梅兰芳说“为了座儿……”



也只有琵琶才够诉尽此种不易与艰辛,宁静与安稳。琵琶音清越、乐婉转、意无穷。千年前白居易在表达这两种极端的倾诉时,借了琵琶这一乐器,来表达“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芦花秋瑟瑟”的悲哀: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伟大的艺术,即使经过千年,依旧会感动多愁善感的灵魂,即使再经过千年,依旧会有湿了青衫的江州司马。

2007年找出《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初闻此曲,看这部影片时,竟还没有读过茨威格的书。待读了书,与西方其他优秀的文学作品一样,它带来的可不是徐静蕾影片的素净美感和貌似传奇的爱情,它给予人直接而热烈的内心震动,伴随着撕扯、呐喊、悲悯。

但也就此喜欢上了这首曲子。2008年在一个风清月白的夜晚听它,是夜断电,明月与曲子达成一项交易,写了一些字,我完全不知道从那时起我便成为它祭品。愿意成为一首曲子的祭品,远比其它更踏实、可靠、尊贵。

因为我知道在孤独的生存之中,必有一些人也和我一样,被它拨动心底最柔软的弦,有同类一起来弹拨孤独,便不因此寂寞,而是要活出“一川劲草朗朗天”(见附作)的大气象。

 

附:

           和篱落素素《琵琶语》


琵琶声,泠泠长相忆。越千年寻觅,呢喃依稀。何必轻叹, 天涯飘泊处处乡关。

琵琶声,萦绕复难去。素手弄琵琶,琵琶清越,响世间事,事事叮咚声声难按。

信手低眉续弹,续续弹。高山流水,明月清风,托著琴弦。低眉信手续弹,续续弹,隐几多素愿,无尽晴空揽。千山暮雪眠鹧鸪,万里层云响清弦,料来日,一川劲草朗朗天。

 

作者简介:薛菲,80后,甘南人,文学硕士。现居新疆,在疆内一所高校任教。

 

文字来源:《格桑花》2012年第1期

图片来源:网络


      征稿启事: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旅游会议精神,提升舟曲文化软实力,营造和谐文化氛围,活跃群众文化生活,舟曲县文化馆以《舟曲文艺》期刊为主阵地,立足舟曲本土文化的挖掘、宣传和推介,现推出《心在舟曲》微信公众号,我们用“文学前沿”、“作家风采”、“多彩非遗”、“联语舟曲”、“人文历史”、“光影世界”、“雅语诵读”、“精品音乐”、“格桑花开”9个栏目,从不同的角度晒舟曲的人文历史和风土人情。讲舟曲故事,品舟曲味道,记住属于舟曲的乡愁,敬请热爱舟曲的您不吝赐稿!投稿邮箱:287646330@qq.com。

编辑:舟 子     曙  明      王  茜                           审核:赵桂芳
公众号:zqxwhg

长按左侧二维码,识别关注

了解更多舟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