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 小刚论古今--第六十九回
中的人生
文/张刚
世间纷纷扰扰,物有千形万状,人有七情六欲;今日此书中呈现的,是你,是我,也是他。
有人问:追求金钱和追求爱情,哪一个更高尚?
我们总认为爱情比金钱高尚,谈钱就玷污了高尚的爱情。其实,你我心里早已有了答案却怎么也不肯坦然承认,爱情和金钱都一样,都是为了欲望。
区别在于,有的人原本只想要爱情,后来却为了金钱分离;有的人原本只为了金钱,后来却萌生了爱情。
风月是皮,世情是骨。《》流传这般远,只因世情犹比风月更长久。奈何世人看皮观风月,世情风骨羞出口!
四百多年前的山东清河县,西门庆和他的妻妾们在家中避暑饮酒,听小曲儿。突然,他的小妾李瓶儿腹疼难忍,不一会儿就生下一个大胖小子。
(图:西门庆)
热闹过一日,西门家中又逢喜事。因为之前送了一份厚礼给京中太师,这不西门庆成了个官居五品体制内的人。当时正值三伏天气,天气热到人都不愿出门,西门庆家中却是“人来人往,一日不断头”。
此处,出现了全书最经典的一句话:时来谁不来?时不来谁来?这是西门庆一生中的最辉煌的时刻,所有人都带着厚礼想要巴结讨好他。每个人脸上都是言笑晏晏,称兄道弟,好似胜过亲生父母一般。
花街柳巷的人也都来了,慌不迭地要认他的妻妾做干妈。那时的西门庆怎么也难想到,这样的热闹得意不过短短几年光景。
在他死后,与他结拜的兄弟们碍于些许遮脸的情面,只勉强一人出了些银子将他安葬。当初与他“情如同胞”的应伯爵,马上寻到了新靠山,不光把西门庆家里的事都告诉了对方,连潘金莲都纳来“尽他受用”。
他尸骨未寒之际,太太们盗财离散者有之,改嫁者有之,私奔者有之,贱卖作他人妇者有之。
从书中看,这里面好像没一个好人:西门庆风流成性,坑害结拜兄弟;他的妻妾也都心狠手辣。就连看似宅心仁厚的大太太吴月娘,在西门庆死后也露出狠毒的一面,把孤苦无依的西门大姐赶出家门,又霸占了李瓶儿的财产,烧了李瓶儿的灵床。
但或许,这才是世俗生活的真面目,“丑态毕露”的成人世界,充满了庸众的快乐和痛苦,夹杂着人性的欲望和贪婪。只是看完这些“坏人”的故事,却一个也恨不起来,甚至会为他们流泪。因为,人性是丰富而立体的,作者不光写人的坏,也写了人的可爱。
故事的一开始,西门庆不过是一个生药铺子的掌柜,人称“西门大郎”。到了最鼎盛的时期,他身居提刑官,放官债,走标船,当铺、绒线铺、缎子铺遍地开花生财,变为人人都想巴结讨好的“西门大官人”。
在他的发家致富的道路上,女人是不可忽视的一环,可以说他的婚姻就是明朝版的“爱情买卖”。孟玉楼就是一个典型,西门庆与她是薛嫂介绍的,可还没见着孟玉楼的模样,西门庆便一口答应下了这门婚事。
薛嫂是这样形容的孟玉楼的:“手里有一份好钱, 南京拨步床也有两张, 四季衣服插不下手去, 也有四五只箱子。金镯银钏不消说, 手里现银子也有上千两, 好梭布也有三二百筒。”
一席话听得西门庆不禁“欢从额角眉尖出, 喜向腮边笑脸生”。两人第一次见面就一拍即合订了婚约,两周内成婚,真可谓是闪婚的速成版。西门庆为了这门婚事,投入的成本仅为数十两,短短两周内,他得到的回报却是现银上千两,回报率几十倍。
这也是西门庆赚取的“第一桶金”,但挣得最多的一笔当属李瓶儿。
李瓶儿是小说中的三大女主角之一,《》中的“瓶”指的就是她。她是西门庆结拜兄弟花子虚的老婆,就住在西门庆隔壁。她原本是梁中书的侍妾,后又跟了花太监,再后来被指派给花太监的侄子花子虚,是见过大世面的女人。
(图:李瓶儿)
有人对李瓶儿的财产作了大致统计:白银数千两,奇珍异宝无数,其他古玩字画更不在话下了。我们说李瓶儿是清河县最大的富婆,应该不会有太多人反对。西门庆没花一分钱,不仅娶了李瓶儿,还侵占了李瓶儿老公花子虚的家产,财色双收,自然春风得意,可以称为“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的典范。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连爱情也不能幸免。而一书奇就奇在,前面看似淫到极致、俗到顶点,待到李瓶儿病后的故事,却生出许多温情脉脉,凄楚哀婉。
李瓶儿病着时,西门庆对她百温存万般,关怀备至。在她弥留之际,一向游戏于花街柳巷之间、视生命如草芥的西门庆竟捶胸顿足,痛不欲生,嚎啕大哭道:“我也不久活于世了,平白活着做甚么!”
故事里,西门庆对亡妾李瓶儿的思念足足绵延了十回的篇幅,直到李瓶儿死后,他还常常魂牵梦绕,止不住落泪。西门庆这一生,充满了势利与热闹、酒席与女色。唯有面对李瓶儿,像是忽然换了背景音乐一般,是水,是月光,是柔情缱绻,更是两厢厮守儿女情长。
人思庭前枇杷树,梦回月下小轩窗。那些片段里,没有风月,无关金钱,有的只是一个男人失去心爱女人后撕心裂肺的悲恸,绵延不绝的思念。一生挚爱,琴瑟相合的一双人,也不过如此。
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按照王婆的说法,“潘驴邓小闲”这“男神五大样”,西门庆是个个都占全了:有才有貌,有闲有钱,能力也强,且风流倜谠,能解万般风情。
按理说嫁给这样的人,婚后生活该是幸福美满。可他的妻妾们,个个有着满腔的委屈。李瓶儿一次次将西门庆推去其它女人的房里,却又止不住涕泪涟涟,只把“心中无限伤心事,付与黄鹂叫几声“;潘金莲雪夜弄琵琶,感叹“苦恼谁人知道,眼泪打肚里流”;吴月娘发牢骚“我只当没汉子,守寡在这屋里”;孙雪娥悲叹“只叫他伴着家人媳妇上灶,不许他见人“;孟玉楼鼻酸”俺不是你老婆,你疼心爱的去了“……
可见,恋爱是和一个人的优点谈恋爱,结婚是和一个人的缺点过日子。婚姻的个中苏甜苦辣,只能自己独自品尝。
再看,西门庆的大老婆吴月娘是大家闺秀,平日里端庄大气,贤良淑德。对于西门庆的风流韵事常常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不过多干涉,西门庆也常夸赞她宽厚仁慈识大体。只事有一次,为了迎娶李瓶儿一事,吴月娘与西门庆怄了气,两人四个多月没有说一句话。
吴月娘的长兄闻讯后,明知自家妹子受了委屈却是这么劝:“你若再这等,把你从前一场好都没了。”意思就是说,你如果再这样使性子,那从前受的那些委屈你都白忍了。吴月娘听完长兄的话,顿时哭了起来,泪珠儿若夏日午后天一般,滑落到了腮前。这句话道出了她心里的苦,也让她明白了自己的处境。
于是,她夜夜跪在雪地里为西门庆祈福,终于感动了西门庆,换来了他一句“还是正经夫妻”的感慨。她却不知,西门庆恰好那天在争风吃醋受了气,满怀愤懑踏雪回家,心中只曾想着:不如回家找娘子,睡到天明自然醒。
吴月娘的这场婚姻危机,看似是她以退为进的雪夜祈福中挽救了,然而他们他们已经输了爱情。
西门庆因为自己有优越感,所以总是不注重吴月娘的感受,因为玩世不恭的态度,所以总是消极而肆意妄为。但事实上真正看重爱情的是吴月娘,却让自己低微到尘埃里。其实他们之间虽然对待爱情的态度不同,却有一个共同之处:他们两个人都很空虚,只是他们俩的空虚有所不同,吴月娘的空虚在于要把自己的人生一直都有一个定数,西门庆的空虚在于花天酒地害怕孤独,所以他们两个人都很空虚。
爱情无外乎有两种悲剧:一种是爱的太早,一种是爱的太迟;爱对了就是爱情,爱错了就是青春,但无论是爱对是爱错,爱的太早还是爱的太迟,一切都不只是爱情,爱情也不是一切。如果感情双方任何一方眼睛只局限在爱情这一块儿的话,你就会忽视人生更多的精彩。
吴月娘眼中只有西门庆,而西门庆眼中只有寻花问柳。这场和好的戏码,不过是吴月娘通过又一次的妥协,给自己不幸的婚姻再蒙上了一块遮羞布。
有人常说,在人的一生中,遇见男欢女爱很容易,但婚姻却是,你回头的时候,那个人一直都在。说这句话的人或许忘了,那个一直站在你身后,看你男欢女爱,等你会是呼吸的痛。
《》虽是四百年前的故事,但花花世界浮华刺激,光鲜表面下的一地鸡毛,婚姻中的隐忍和委屈,直到现在,每天都在不停地上演着。
什么是人?欲望满身;什么是情,一笑百媚生。
潘金莲,是整本书中感情最复杂的一个人物。的确,她风流成性,心肠歹毒,确切地说不是一个好女人。但是,她大胆、勇敢、野心勃勃,一生都在为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不断追逐,在那一群甘心被男人、被命运、被世俗驱使的女人中间,她的确是一个耀眼的存在。
(图:潘金莲)
她身上可以清楚的看到,情欲所催发的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她的悲惨命运令人怜悯,同时也令人钦佩。她一生共被卖了4次,她原本是裁缝的女儿,9岁的时候被卖到王招宣府中。随后,又被卖给张大户家。
她美貌俏丽,会描莺刺绣,品竹弹丝,还弹得一手好琵琶,却一次次沦为男人间交易的对象。她的内心一定是极度缺乏安全感的,所以她的一生都在抗争。她想越过社会强加在她身上的种种不公,想要靠自己去把握自己的命运,活出个样让自己去看。
小说第十二回,当吴神仙给大家算命。其他太太都争先恐后时,唯独她笑嘻嘻不肯上前。吴神仙算得她“多淫、短命”,她却只是说:“算的着命,算不着行……随他去吧,明日街死街埋,路死路埋,倒在洋沟里就是棺材!”
正如她自己所说:“我是个不戴头巾的男子汉,叮叮当当响的婆娘。”她不信命,只信自己。西门庆死后,她被吴月娘赶出了家门,在王婆家寄人篱下,又将像商品一样被买卖一回。可她“依旧打扮,乔眉乔眼在帘下看人,无事坐在炕上,不是描眉画眼,就是弹琵琶。”
旦夕间碧落黄泉,天上人间。她并没因此自怨自艾,反而默默蓄积着能量,随时准备卷土重来。她心里明白,上天给她的容颜就是她最大的资本。可惜的是,她总能轻易点燃男人的欲望,却始终无法触摸到男人们的真心。
在武松用100两银子买她,说要娶她回去过日子时,她竟没有丝毫怀疑武松的用心,反而如少女怀春般悸动“想不到我这段姻缘还落在他手里”。直到最后,也是怀着一腔的欢欣柔情,换上大红色的嫁衣,嫁给她第一个用心爱上的男人武松。
却不曾想丧命深闺。不知该说她是聪明,还是糊涂。潘金莲像是许多人欲望的缩影:想舒服一点,得到更多一点,自己少辛苦一点。人都有欲望,区别只在于达成的方式不同罢了。
《》真实地表现中国社会的市井百态,除此外恐怕再难找到一部更现实主义的小说了。
《》的生命力来源于:它对生活百态的呈现。它写人情世故,写礼义廉耻、婚丧嫁娶、迎朋会友、家长里短,用近乎残酷的笔锋写普通人的绝望、欢喜、痛苦和苦苦煎熬。
书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是有血有肉,充满了世俗的原汁原味:
他们贪婪、自私、软弱,但这些都是人性中最常见的瑕疵;他们的一生琐碎、平庸、无常,但这就是生活本来的面目。
他们就是我们身边的人,复杂得没办法用一句话说清楚。而作者过于真实和直白的表述,反而显得有些残酷,令人不忍卒读。
如今的社会节,生活奏实在太快,快到许多人连过马路都在翻阅手机,以此不想错过人生中的每一条信息。其实《》就是最明了的人生 ,它像一个生活的老者,慢慢读懂他的诉说时,相信你对人生的感悟定会更加深刻。
注:相关图片来源于网络
往期更多精彩内容:
1、张刚|志士若花,凋仍佑土
2、张刚|一生一代一双人
3、张刚|归雁有情也忆君
4、张刚|秋夜梧桐听雨声
5、南明为什么没有守住半壁江山
6、张刚|最难过的这个下雨天
欢迎添加我的个人微信号
zhanggang2671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评论功能现已开启,灰常接受一切形式的吐槽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