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具有丰富内涵的优秀文学作品是可以多角度、多层面解读的。作品解读也因人而异,读者不同、个人经历不同、情感不同、所处时代不同,都会导致理解不一样。正所谓: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学生通过对文本的研读,探究性和创造性地感受、理解、鉴赏文本,能够大胆的提出自己的观点,尝试对文本灵魂进行自我解读,是难能可贵的。
以下三篇文章,文笔虽显稚嫩,但内容基本坚持“以文为本”的原则,展开了合理的联想和想象。
(本期编辑 周翠霞)
我心中的琵琶女
368班 马晶
江西,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的繁荣而昌盛的地方。但追溯历史,唐代的江西,却是一个荒凉幽僻的地方。
不过,在这儿,却见证了一段最美的相逢——白居易遇到了最美的红颜知己——琵琶女。
琵琶女的姓氏虽已无从考证,我们却能从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窥探琵琶女的命运。
年少的琵琶女是功成名就的。
年仅十三便已弹得一手好琵琶。在长安这个教坊云集,高手遍布的地方,却可名属为第一。风华绝代而才貌无双。使长安城中长居,“听便”管弦之音的白居易“忘归而客不发”,怕扰琵琶声而寻声暗问,声停而移船相见,为睹芳容而千呼万唤。
试问,若无自身聪颖而天赋异禀,谁人又能如此?
可我也认为她也是最愚钝的。
将华年抛给如流岁月。明知会年长色衰,容颜渐退,“暮去朝来颜色故”,况有那“容颜未老恩先断”,却依旧熟视无睹,充耳不闻的“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贪恋那“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的时光,从不为今后的自己和家人作打算!直到那“弟走从军阿姨死”“老大嫁作商人妇”,才知“故曾芳华笑逝天,而今朽弱惜残年”,最终也仅能“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她是不幸的,不幸到让人心疼,可她的不幸,大部分却是由她自己酿成的。
临水而行,又怎能不湿衣襟?都说“水满则溢”,“月盈则亏”,又有那“好事多磨”四字,自幼聪颖的她,又怎会知?世间安得双全法,能量终归得守恒。人生不过是一种交换,倚仗着自己貌美而年轻,贪恋那几度繁华,终究需抛弃自己半生的幸福!
可上苍终归是心软之人,让她在最悲苦之际与同为天涯沦落的白居易不期而遇,成为蓝颜知己。
以一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和泪沾湿的青衫,衬托出她的凄惨悲苦,却也掩盖不了她的愚钝自负,目光短浅。
敢于修改命运的人才是真的赢家!时光深沉如海,但若可以重来,我相信她不会选择“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的生活!
文字 / 马晶
排版 / 杨子婷
图片 / 网络
原创精彩不断,欢迎关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