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推文就这样开始了,奉上“家乡的月亮”图,愿家的温暖一路陪伴着你的成长。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每当你思念家乡的时候,你是否会静静地抬头仰望那一轮明月?月光皎洁无暇,天空中一片静谧祥和,总觉得只要有任何的不开心,只要抬头望望天上的那轮明月,就会觉得整个人都平静了,对着月亮会心一笑,似乎烦恼在那一瞬间就都消失了。
如果在此时在配上一段悠悠古韵,岂不是很有氛围~
今天就给大家推荐一件恬静、秀雅的乐器:洞箫。
先给大家来一曲,感受一下洞箫的音色。
是不是觉得洞箫的音色婉转、哀沉,别有一番意境。下面将进行一个简单的洞箫的发展历史简介。
以下资料来源于360百科。
洞箫,吹管气鸣乐器。流行与民间的吹管乐器,简称作箫,是最常见的民族乐器,多用九节紫竹制作,亦可用白竹制作。常用于与古琴合奏或用于传统丝竹乐队中,也有用来独奏的。
箫的来历
箫源于远古时期的骨哨.我国考古发掘最早的乐器是属于新石器时期的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骨笛,距今有八千多年的历史。贾湖遗址延续1500年即9000年前到7500年前,发现的骨笛包括5孔,6孔,7孔,8孔,众多实物证明,骨笛在此由5孔发展到8孔的完整历程。历史上亦称为笛,唐以后方专指竖吹之笛。原称"洞箫",现简称"箫"。我国古老的吹奏乐器。历史悠久,音色圆润轻柔,幽静典雅,适于独奏和重奏。
箫笛同源,都是源于远古时期的骨哨,新石器时代开始以竹制作。在秦汉至唐,箫是指编管的排箫。
相传此种乐器原出于羌中。清代以前的箫多指排箫,汉代的陶俑和嘉峪关魏晋墓室 碑画上,已可见到吹洞箫的形象。但单管箫当时多称"笛"。
箫在汉代时称为"篴"、"竖篴"或"羌笛"。羌笛原为古代居住在四川、甘肃一带的羌族人民的乐器,最初只有4孔(3个音孔加管口1孔),西汉京房(字君明,公元前77~前37年)在后面加了一个最高音孔后,成为5孔箫。
箫的发展
西晋乐工列和、中书监荀勖所改革的笛为6 孔(前5、后1),其形制与今天的箫已非常相似了。东晋的桓伊,擅长音乐,他有一支蔡邕的柯亭笛(箫),是江南数第一的吹箫名手,地位和声望都已很高。他曾为素不相识的王徽之,吹奏过三段乐曲,在历史上被传为佳话。
魏、晋、南北朝时,箫已用于独奏、合奏,并在伴奏相和歌的乐队中使用。
唐代以前,笛箫通常不分,至唐代,出现了前面六孔、旁边一孔,加有竹膜的笛子,此时笛箫概念基本分开,横吹为笛,竖吹为箫。
清代,箫的形制完全一样。
关于洞箫演奏曲目,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有比较经典的传统曲目,如:《平湖秋月》,《梅花三弄》,《妆台秋思》,《欸乃》,《关山月》,《平沙落雁》等。现代陈悦老师的《绿野仙踪》,《桃花渡》等也是别有一番韵味,大家如果感兴趣可以去找一找,听一听,感受感受。
有了以上的简单介绍,相信大家对洞箫也有了一个简单的了解了,今天关于洞箫的简单介绍就到这里了,下期我将为您具体介绍那些历史上的那些人与箫之间的那些事,进而加深对箫的理解,体会洞箫的情怀,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