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热门音乐 >艺术贵州——玉屏萧笛,听一曲情歌悠悠(二)

艺术贵州——玉屏萧笛,听一曲情歌悠悠(二)

2020-06-17 21:00:06


点击上方蓝字“掌上大贵州”一起玩耍


箫与笛,在中国乐器中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重要的地位。中华民族自古对箫笛演奏非常喜爱,历代名人诗词歌赋中留下了大量吟箫诵笛的佳句。 

而在贵州,也有这样一种手工艺术,去表达对自然与音乐的追求,它便是贵州三宝之一——玉屏萧笛




简   介



  玉屏箫产于贵州省玉屏县,是箫中的珍品。造型、制作和音色别具一格,在国内外享有盛名,是深受人们喜爱的吹奏乐器和观赏收藏的工艺精品。清人诗中写道:"曾过扬州廿四桥,玉人吹处月华招;那知双管传仙调,端在平溪制更高。"平溪"便是今天的玉屏县。



"仙到玉屏留古调,客从海外访知音。"民间流传的这两句带有神话色彩的诗,表明了玉屏箫的神奇来历和世界。


  箫笛音质纯正,音色圆润,尤其是椭圆形扁箫,音色更佳,为萧中上乘。玉屏箫笛的传统雕刻颇具特色。凤翥龙翔,栩栩如生;山水花鸟,清新迷人;草纂隶楷,流畅古雅。



  玉屏洞箫现在的高级制作师傅大多出自杨氏,以平海师傅工艺最是老到精湛,其选材非常严格,讲究,工序繁琐细腻。制箫师傅那种专注痴迷,可谓融入心血和情感,每每一只中意的箫制作完成,皆有完成重大使命的感觉。



传   说



传说,古时有一位自称"鹿皮大仙"的道人,远路云游到此,留连清远山水,茂林修竹,并与当地一位姓郑的寒士结成莫逆之交。道人善音律,每有感怀,便欲寄兴丝竹。可是当地佳竹虽多,却无箫管,于是道人便伐竹自制,并授郑氏以吹奏之法。不久,道人飘然离去,制作技艺被郑氏承传下来。此后,玉屏便有了箫笛生产。



    玉屏箫笛始制于明代末期万历年间,明玉屏名“平溪“,故称“平箫”。清雍正年间,撤平溪卫建玉屏县后,平箫亦随着建置的演变,称“玉屏箫”。



制   作



  制作玉屏箫笛的材料要求非常严格,选取的竹材须杆直,头尾大小(取材部分)匀称,竹节稀(30公分以上),且生长三年以上的水竹。


  制作玉屏箫笛的材料多取自于本县的飞凤山和太阳山上。这两山上生长的一种质地极优良,产量不多的黑紫竹,更是制作高档产品的好材料。这种竹子竹节长、肉厚,通根粗细基本一致,拇指般大小。



  取材环节共有四道工序:选材、下料、烘烤校直、检验入库。制作工人首先要对制作箫笛的竹子进行刨外节和刮竹处理,保持外表的光滑。


  处理竹笛所用的是一种特制的刀具,刀刃呈齿轮状,这种形状的刀刃处理起竹子外表时更加得心应手。


  箫的制作须增加"开叫口""开花窗"二道工序。制坯工艺中,以传统扁箫制作过程中的夹扁竹和开叫口最为关键。



雕   刻



  箫笛雕刻分刻字、刻图。传统产品最初只刻店铺字号、日期。1930年起,始有龙凤、花卉、山水雕刻,雕刻内容其后逐步丰富。雕刻大致分为脱墨磨字、粘贴图样、雕刻、水磨纸屑四道工序。



  刻图,初用单刀,运刃须滑回,速度较慢。上世纪六十年代,始改用双刀刻图。各种刀法皆一挥而就勿须滑回,横竖顺逆,运用自如。构图采用条幅式,阴雕。



传   承



  玉屏萧笛名扬海外,在中国乐器中独树一帜,始创于明万历年间,为宫廷贡品,深受皇室垂青,是中国著名乐器之一。玉屏箫笛音韵清越,工艺精巧,是民族乐器中的精品,是玉屏侗、汉、苗、土家等多民族文化发展融合的结晶。


如果你到贵州玉屏,一定不要忘了买上一套箫笛,自己收藏或者馈赠朋友都是极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