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热门音乐 >【学术文论】对中国箫笛史中的几个问题一文的意见

【学术文论】对中国箫笛史中的几个问题一文的意见

2022-06-14 01:16:50


每天推送总第379期!2017第179期。精心编选,用心编辑。每天七点,准时送达!一切,都是为了观看管乐飞扬的您---我的朋友!


对中国箫笛史中的几个问题一文的意见

    

读《北市国乐》总93期所载林克仁《中国箫笛史中的几个问题》一文,觉得林先生旁征博引,足见用功之勤。笔者与箫笛结缘近50载,且得甘涛、卫仲乐、金祖礼、陆春龄诸业师指点,惜愚钝无长进。今观林文,收益颇多,然不明之处亦不少。

    

林文述及,唐·刘系所做、用于雅乐的七星管是有膜的。“并由此及彼,在横笛、洞箫上加以尝试,最终形成了横笛加膜的最佳结合。”显然,刘系加膜的是七星管,而不是箫笛;那么笛簫上首先加膜的是何人,或始于何朝何代,林文对这一重要细节只字未提。作为本节的标题“笛膜出现年代”,看来这一问题有待继续考下去了。

    

竹笛无膜则暗然失色,洞箫加膜则不伦不类。笔者曾在洞箫最佳激发点上开膜孔,结果发现,加膜洞箫吹出的音色似笛非笛,似簫非簫,确实无可取。

    

林文言,“今之洞箫前身是汉魏长笛”,“长笛的前身是三代之龠”。愚以为,今日洞箫之前身乃汉代羌笛。其关系为: 

    

这一演变过程,笔者在成功地复制了荀勖设计于公元274年(西晋泰始十年)的“泰始笛”,解开了一千七百年前乐器制作史上这一大悬案以后才得到证实的。这一问题非三言两语能说清,笔者已撰《洞箫考源》另加论述。

    

林文认为,汉魏“长笛的前身是三代龠”,所据恐怕仅仅是清·王渔洋《香祖笔记》所言“今之簫,乃古之龠,名异而体同”而已,且已远至“三代”。此外尚有何据,林克仁清楚,别人则不清楚;要弄清楚,请自己查阅《香祖笔记》——也许王渔洋也未说清楚。据笔者所知,龠,甲骨文作“”,乃编管乐器之象形,何以又会同单管的汉魏长笛发生关系?因此,“长笛的前身是三代之龠”这一结论是难以令人信服的。

    

关于河南舞阳贾湖“骨笛”和浙江河姆渡“骨哨”,专家们认定是先民孑留的乐器,林文也言之凿凿。笔者不佞,仍颇多疑惑之处。

    

舞阳贾湖“骨笛”,为两端通洞之骨管。笔者当年在观看了黄翔鹏先生播放的发掘及测频录像之后,致函于主持鉴定的黄翔鹏先生,对测频时用“鹰骨笛”的吹奏方法颇为不解。黄先生复函中提及,他已知亦可用“筹”的方法吹奏。根据该管乐器的特点,当然还可以当管吹奏。笔者十五岁时学过筹,对筹这件少见乐器的音律、音色、吹奏要领和演奏技巧都有粗浅的领会。贾湖“骨笛”从演奏方法和所发之音色来看,当管吹,音色浑厚、音调低沉(因是闭管),每一孔所发之音高可在小三度之内浮动;当鹰笛吹,所发之音压抑,且不易成声;当筹吹,音色同无膜之笛,但极难吹响。因为筹比笛难吹,即使善吹箫笛的人,沒经过吹筹者指点,是很难吹响的;何况“贾湖骨笛”没有“筹”那样的边棱,就更难吹响了。笔者之意,此物被认作乐器,今人都难掌握,何况八千年前的先民呢?

    

关于“骨哨”,《中国乐器图志》①和《中国音乐史图鉴》②都有介绍。《图志》介绍说,“遗址共出土骨哨160件”,“部分骨哨,至今仍可吹出简单的音调”。这儿引起笔者兴趣的是,160件中只有部分(不知是大部分还是小部分)能吹出简单音调,不知那吹不出音调的是因为破损,还是本身就吹不响。就所附图片来看,显然是选取了各种典型。从乐器声学的角度对它们进行分析,奏出的音调必不丰富。更有一点应该一提,那就是既然七八千年前就有如此管乐器,后来又何以会断档、失传了呢?

    

基于以上原因,笔者认为,在弄清这些疑点之前,还是慢一点下结论为好,以免给后人的研究造成不必要的障碍。至于林克仁用它们作为论据,笔者以为是不相宜的,不当之处,望林克仁先生不吝赐教。

    

注:

①《中国乐器图志》,刘东升、胡传藩、胡彦久编著,轻工业出版社1987年版,第25页。

②《中国乐器图鉴》,刘东升、袁荃猷编撰,中国音乐研究所、人民音乐出版社1988年版第9页。


原载台湾《北市国乐》第96期


资料由陈正生老师授权提供,本平台仅作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长按二维码关注吧

走过路过 不要错过

              传承国乐  传播国乐  

              管乐飞扬  每天七点

              与您有约  不见不散


直接点击 关键词 查看以往的精彩~

牧笛南词  |  泉水叮咚  | 卖菜 | 绿洲 | 欢乐斗地主 | 魂斗三国 纵马长歌 猪八戒背媳妇 |  御天九式 |  大笑江湖 | 牧云谣 |  杀猪刀 | 千本樱 |  迎宾曲 |  阳光照耀着帕米尔 | 沂河欢歌 | 扮仙 | 梁祝 |  江河水 |  丢丢铜仔  |  运粮忙 | 高原上的节日 | 喜讯 | G大调协奏曲 |  野蜂飞舞 | 牧民新歌 百鸟引 草原的思念 | 小放牛 | 百鸟迎春 | 姑苏行 | 三五七 | 鹧鸪飞  | 名家谈笛 学术文论 笛子教学 |  笛曲欣赏 | 笛子资料集锦 | 五梆子 | 喜相逢  | 雨碎江南 | 问情

点击“阅读原文”,更多精彩内容任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