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 (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由于他在长安时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称少陵野老,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又称他为杜少陵、杜工部。
杜甫是我国现实主义诗人的著名代表,忧心国家、关注时事、敢于写实,其著作三吏三别,充分体现了他为底层民众呼喊的真实状况。
但是小编还是更喜欢他所写的《丽人行》,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翠微(盍勹)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
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
犀筯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
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
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遝实要津。
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
杨花雪落覆白蘋,青鸟飞去衔红巾。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全诗先泛写游春仕女的体态之美和服饰之盛,引出主角杨氏姐妹的娇艳姿色;次写宴饮的豪华及所得的宠幸;最后写杨国忠的骄横。全诗场面宏大,鲜艳富丽,笔调细腻生动,讽刺含蓄不露,通篇只是写丽人们的生活情形,却正如前人所说的,达到了无一刺讥语,描摹处语语刺讥;无一慨叹声,点逗处声声慨叹的艺术效果。骂人都不带一个脏字!
杜甫流传后世的千余首诗歌,诗艺精湛,影响深远,他被后世尊称为诗圣,而近代人梁启超却称他为情圣。杜甫终其一生都未纳妾,对妻子忠贞不渝,这在古代非常难得。古代夫为妻纲,一般文人觉得太看重老婆,是件没面子的事,而杜甫则不然,他将对老婆的疼爱,勇敢地写到诗歌中去,妻字在他的诗中频频出现。
有人说杜甫一生不娶小老婆,是条件不允许,因为他连肚子都填不饱,哪还有能力花心?其实,在35岁以前,杜甫的日子过得还是比较舒坦的。杜甫出身官宦之家,三代都有人在朝中为官,杜甫曾自豪地称他们家祖传的职业就是当官。因为家境殷实,年轻时的杜甫无忧无虑,整日喝酒打猎,登高唱歌,梦想着周游天下。直到30岁才娶了弘农县司农少卿杨怡19岁的女儿为妻,标准的晚婚!
有了妻子,以前爱周游的杜甫也得消停下来,考个功名,但是杜甫中后生遇到了一个不好的年代,朝廷上李林甫把持朝政,科考无路,再加上父亲去世,没有经济来源,生活便渐渐地萧条下去,再加上后来的安史之乱,乱世生活难。杜甫夫妇孕育的孩子挺多,为了养活妻儿,他接受了肃宗所封的一个小官儿,第二次回家探望时,写诗道: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在这个时间段,他的小儿子饿死了。
之后杜甫对朝廷彻底失望,带着妻儿一路颠沛流离,来到成都浣花溪旁,靠着朋友和乡里的接济,日子才平稳下来。杜甫爱自己的妻子,痴情,说的很对,但是,他的妻子杨氏却为他付出得更多,身为一个官家女儿,从小娇养着长大,为杜甫孕育儿女,忍受贫寒与饥饿,甚至亲眼看着骨肉在自己面前饿死,也无能为力。但是杨氏对杜甫却不离不弃,从始至终履行着身为人妻和人母的责任。
关于他的死法,历史上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杜甫乘船由湘江转汨罗江,这时候他病得厉害,又贫困,最后在昌江中的一条破船上死去。还有一种说法说他是吃牛肉吃太多,消化不了,死了,《明皇杂录》载:杜甫客耒阳,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令尝牛肉白酒。后漂寓湘潭间,羁旅憔悴于衡州耒阳县,颇为令长所厌。甫投书于宰,宰遂致牛肉白酒以遗甫,甫饮过多,一夕而卒。难得吃一顿饱饭的杜甫,由于长期饥肠辘辘,肠胃不好,吃太多,于是消化不良死了!
名人介绍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人,出身京兆杜氏分支之一的襄阳杜氏。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曲江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其一
落下一片花瓣让人感到春色已减。如今风把成千上万的花打落在地,怎不令人发愁?
且看将尽的落花从眼前飞过,也不再厌烦过多的酒入口。
翡翠鸟在曲江上的楼堂上作巢,原来雄踞的石麒麟现今倒卧在地上。
仔细推究事物盛衰变化的道理,那就是应该及时行乐,何必让虚浮的荣誉束缚自身呢?
其二
上朝回来,天天去典当春天穿的衣服,换得的钱每天到江头买酒喝,直到喝醉了才肯回来。
到处都欠着酒债,那是寻常小事,人能够活到七十岁,古来也是很少的了。
但见蝴蝶在花丛深处穿梭往来,蜻蜓在水面款款而飞,时不时点一下水。
传话给春光,让我与春光一起逗留吧,虽是暂时相赏,也不要违背啊!
注释
1.曲江:河名,在陕西西安市东南郊,唐朝时候是游赏的好地方。
2.减却春:减掉春色。
3.万点:形容落花之多。
4.且:暂且。经眼:从眼前经过。
5.伤:伤感,忧伤。江上小堂巢翡翠 巢翡翠:翡翠鸟筑巢。
6.苑边高冢卧麒麟苑:指曲江胜境之一芙蓉花。冢:坟墓。
7.推:推究。物理:事物的道理。
8.浮:虚名。
9.朝回:上朝回来。典:押当。
10.债:欠人的钱。行处:到处。
11.深深:在花丛深处;又可解释为浓密的样子。见:现。
12.款款:形容徐缓的样子。传语:传话给。
13.风光:春光。共流转:在一起逗留的盘桓。
14.违:违背,错过。
【作品鉴赏】
《曲江二首》杜甫将全部的哀思寄予曲江这一实物,从侧面更形象的写出世事的变迁
曲江又名曲江池,故址在今西安城南五公里处,原为汉武帝所造。唐玄宗开元年间大加整修,池水澄明,花卉环列。其南有紫云楼、芙蓉苑;西有杏园、慈恩寺。是著名游览胜地。第一首写他在曲江看花吃酒,布局出神入化,抒情感慨淋漓。在曲江看花吃酒,正遇良辰美景,可称赏心乐事了,但作者却别有怀抱,一上来就表现出无可奈何的惜春情绪,产生出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他一没有写已经来到曲江,二没有写来到曲江时的节令,三没有写曲江周围花木繁饶,而只用风飘万点四字,就概括了这一切。风飘万点,不止是客观地写景,缀上正愁人三字,重点就落在见景生情、托物言志上了。
风飘万点,这对于春风得意的人来说,会煞是好看,该不会又正愁人。但是作者面对的是风飘万点,那愁却早已萌生于前此的一片花飞,因而用跌笔开头:一片花飞减却春!历尽漫长的严冬,好容易盼到春天来了,花儿开了。这春天,这花儿,是很值得人们珍惜的。然而一片花飞,又透露了春天消逝的消息。敏感的、特别珍惜春天的诗人就不能不愁。一片,是指一朵花儿上的一个花瓣。因一瓣花儿被风吹落就感到春色已减,暗暗发愁,可如今,面对着的分明是风飘万点的严酷现实啊!因此正愁人三字,非但没有概念化的毛病,简直力透纸背。风飘万点已成现实,那尚未被风飘走的花儿就更值得爱惜。然而那风还在吹。
剩下的,又一片、一片地飘走,眼看即将飘尽了。第三句就写这番情景:且看欲尽花经眼。经眼之花欲尽,只能且看。且,是暂且、姑且之意。而当眼睁睁地看着枝头残花一片、一片地被风飘走,加入那万点的行列,心中滋味就不怎么样了。于是来了第四句:莫厌伤多酒入唇。吃酒为了消愁。一片花飞已愁;风飘万点更愁;枝上残花继续飘落,即将告尽,愁上添愁。因而酒已伤多,却禁不住继续入唇啊!蒋弱六云:只一落花,连写三句,极反复层折之妙。接入第四句,魂消欲绝。这是颇有见地的。然而作者没有说明要如此反复层折地写落花,以致魂消欲绝的原因,究竟是仅仅叹春光易逝,还是有慨于难于直陈的人事问题。
《曲江二首》杜甫这两首诗总的特点,用美学术语说,就是含蓄,就是有神韵
第三联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这一联并非人们所认为的只是叙述凄凉的景象,而是对尾联哲学的阐述。如果想要理解这其中的意思那么就要对古代文人道家归隐思想有所了解了。江上小堂巢翡翠,是指快乐自由的豪放之士。苑边高冢卧麒麟,则是指人生易老,都会走向衰亡的,哪怕是高高在上的王公贵族也不可避免。由苑边高冢即足以见得。结合此联总体,就是说人生苦短,而面对这些则需像翡翠一样好好快乐一番,即说了前边愁思在徘徊于不徘徊之间的纠结情绪,又为下文做了很好的铺垫,可看出杜甫的手笔已经十分成熟。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这两句意思是:在这个世界上乐是一个人毕生所追求的,那为什么不去痛快的了一次呢。大家可以去参考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去理解诗中行乐的含义,这是一种极为无奈而发出的一句感叹而已。联系全篇来看,所谓行乐,绊此身的浮荣指的就是左拾遗那个从八品上的谏官。因为疏救房琯,触怒了肃宗,从此,为肃宗疏远。作为谏官,他的意见却不被采纳,还蕴含着招灾惹祸的危机。
这首诗就是公元758年(乾元元年)暮春任左拾遗时写的。到了这年六月,果然受到处罚,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从写此诗到被贬,不过两个多月的时间。明乎此,就会对这首诗有比较确切的理解。这是联章诗,上、下两首之间有内在的联系。下一首,即紧承何用浮荣绊此身而来。前四句一气旋转,而又细针密线。仇兆鳌注:酒债多有,故至典衣;七十者稀,故须尽醉。二句分应。就章法而言,大致是不错的。但把尽醉归因于七十者稀,对诗意的理解就表面化了。时当暮春,长安天气,春衣才派用场;即使穷到要典当衣服的程度,也应该先典冬衣。如今竟然典起春衣来,可见冬衣已经典光。这是透过一层的写法。而且不是偶而典,而是日日典。这是更透过一层的写法。日日典春衣,读者准以为不是等米下锅,就是另有燃眉之急;然而读到第二句,才知道那不过是为了每日江头尽醉归,真有点出人意外。出人意外,就不能不引人深思:为什么要日日尽醉呢?
《曲江二首》杜甫在诗中把曲江与大唐融为一体,以曲江的盛衰比大唐的盛衰
诗人还不肯回答读者的疑问,又逼进一层:酒债寻常行处有。寻常行处,包括了曲江,又不限于曲江。行到曲江,就在曲江尽醉;行到别的地方,就在别的地方尽醉。因而只靠典春衣买酒,无异于杯水车薪,于是乎由买到赊,以至寻常行处,都欠有酒债。付出这样高的代价就是为了换得个醉醺醺。 诗人对这这究竟是为什么终于作了回答:人生七十古来稀。意谓人生能活多久,既然不得行其志,就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吧!这是愤激之言,联系诗的全篇和杜甫的全人,是不难了解言外之意的。穿花一联写江头景。在杜诗中也是别具一格的名句,叶梦得曾指出:诗语固忌用巧太过,然缘情体物,自有天然工妙,虽巧而不见刻削之痕。老杜……‘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深深’字若无‘穿’字,‘款款’字若无‘点’字,皆无以见其精微如此。然读之浑然,全似未尝用力,此所以不碍其气格超胜。使晚唐诸子为之,便当如‘鱼跃练波抛玉尺,莺穿丝柳织金梭’体矣。(《石林诗话》卷下)
这一联体物有天然之妙,但不仅妙在体物,还妙在缘情。七十古来稀,人生如此短促,而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大好春光,又即将消逝,非常值得珍惜。诗人正是满怀惜春之情观赏江头景物的。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这是无比恬静、无比自由、无比美好的境界。可是这样恬静、这样自由、这样美好的境界,存在不了多久了。于是诗人且尽芳樽恋物华,写出了这样的结句: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传语犹言寄语,对象就是风光。这里的风光,就是明媚的春光。穿光一联体物之妙,不仅在于写小景如画,而且在于以小景见大景。读这一联,就能唤起春光明媚的美感。蛱蝶、蜻蜓,正是在明媚的春光里自由自在地穿花、点水;深深见(现)、款款飞的。失掉明媚的春光,这样恬静、这样自由、这样美好的境界也就不复存在了。诗人以情观物,物皆有情,因而传语风光说:可爱的风光呀,你就同穿花的蛱蝶、点水的蜻蜓一起流转,让我欣赏吧,那怕是暂时的;可别连这点心愿也违背了啊!
《曲江二首》景外有景,情外有情,体现了神余象外的艺术特点
张綖语云:二诗以仕不得志,有感于暮春而作。言简意赅,深得诗人用心。因有感于暮春而作,故暮春之景与惜春、留春之情融合无间。因仕不得志而有感,故惜春、留春之情饱含深广的社会内容,耐人寻味。这两首诗总的特点,用我国传统的美学术语说,就是含蓄,就是有神韵。所谓含蓄,所谓神韵,就是留有余地。抒情、写景,力避倾囷倒廪,而要抒写最典型最有特征性的东西,从而使读者通过已抒之情和已写之景去玩味未抒之情,想象未写之景。一片花飞、风飘万点,写景并不工细。然而一片花飞,最足以表现春减;风飘万点,也最足以表现春暮。一切与春减、春暮有关的景色,都可以从一片花飞、风飘万点中去冥观默想。
比如说,从花落可以想到鸟飞,从红瘦可以想到绿肥……穿花一联,写景可谓工细;但工而不见刻削之痕,细也并非详尽无遗。例如只说穿花,不复具体地描写花,只说点水,不复具体地描写水,而花容、水态以及与此相关的一切景物,都宛然可想。就抒情方面说,何用浮荣绊此身,朝回日日典春衣,……,其仕不得志是依稀可见的。但如何不得志,为何不得志,却秘而不宣,只是通过描写暮春之景抒发惜春、留春之情;而惜春、留春的表现方式,也只是吃酒,只是赏花玩景,只是及时行乐。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日日江头尽醉归,从一片花飞到风飘万点,已经目睹了、感受了春减、春暮的全过程,还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真可谓乐此不疲了!然而仔细探索,就发现言外有意,味外有味,弦外有音,景外有景,情外有情,测之而益深,究之而益来,真正体现了神余象外的艺术特点。
【名家点评】
其一
《潜溪诗眼》:或问余:东坡有言:‘诗至于杜子美,天下之能事毕矣。’老杜之前人,人固未有知老杜,后世安知无过老杜者?余曰:如一片花飞减却春,若咏落花,则语意皆尽,所以古人既未到,次知后人更无好语。……至其他吟咏人情,模写景物,皆如是也。《诚斋诗话》:初学诗者,须学古人好语,或两字,或三字……春风春雨,江北江南,诗家常用。杜云;且看欲尽花经眼……此以四字合三字,入口便成诗句,不至生硬。
《瀛奎律髓》:第一句、第二句绝妙。一片花飞且不可,况于万点乎?小堂巢翡翠,足见已更离乱;高冢卧麒麟,悲死者也。但诗三用花字,在老杜则可,在他人则不可。《唐诗品汇》:刘云:小纵绳墨,最是倾倒,律诗不其缚律者(且看欲尽二句下)。警策之至,可以动悟,不特丽句而已(江上小堂二句下)。《唐诗归》:钟云:妙语(首句下)。入钟云:看他用虚字之妙(且着欲尽二句下)。谭云:结语肤甚(末句下)!《唐诗选脉会通评林》:郭正域曰:清空,一气如话,结语似宋人。周珽曰:冷心旷眼,非境定者不能道出。《杜臆》:且看欲尽花、莫厌伤多酒,五字为句,而下缀以经眼、入唇二字,此句法之奇;永夜角声一联亦然,乃老杜创格。《而庵说唐诗》:一片花飞减却春,妙绝语,然有所本:古诗有飞此一片花,减却青春色之句。此不是公旷达,是极伤怀处。大率看公诗,另要一副心肝、一双眼睛待他才是(细推物理句下)。
《瀛奎律髓汇评》:冯舒:落句开宋。查慎行:三句连用三花字,一句深一句,律诗至此,神化不测,千古那有第二人?纪昀:西子捧心,不得谓之非病。老杜则可之说,犹是压于盛名。又云:一结竟是后来邵尧夫体。《西河诗话》:唐人七字诗,每句必四字一住,此不易之法。……唐人造七字律,并同此法。……即虚字转合,如王维才是寝园、非关御苑,句纽连属。如杜甫且看欲尽、莫厌伤多,虽直下不断,而仍亦可断。《载酒园诗话又编》:(老杜)惟七言律,则失官流徙之后,日益精工,反不似拾遗时曲江诸作有老人衰飒之气。《围炉诗话》:律体有二体,如沈佺期《古意》……八句如钩锁连环,不用起承转合一定之法者也。子美《曲江》诗亦然。其云一片花飞减却春,言花初落也……高冢卧麒麟,言富贵终有尽头时。落花起兴至此意已完。细推物理须行乐,因落花而知万物有必尽之理。细推者,自一片、万点、落尽、饮酒、冢墓,皆在其中,以引末句失官不足介怀之意。此体子美最多。
《读杜心解》:此章言物理推迁,且须遣之于酒。五、六,整炼,极振得起,要即是经眼、愁人之意。推物理、花飞、巢、卧,俱该。《杜诗镜铨》:蒋云:只一落花,连写三句,极反复层折之妙,接入第四句,魂消饮绝(一片花飞四句下)。《历代诗法》:起得好。《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起,倩逸,最作姿致。三、四,趣在每句末二字。五、六接。结,虽腐实趣,且亦有婉韵。《唐宋诗举要》:吴曰:起用跌笔出奇,且看句再兜转一句。吴曰:衬笔更发奇想惊人,盛衰兴亡之感,故应尔尔(江上小堂二句下)。其二《藏海诗话》:世传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以为寻常是数,所以对七十。老杜诗亦不拘此说,如四十明朝过,飞腾暮景斜……乃是以连绵字对连绵数目也。以此可见工部立意对偶处。
《瀛奎律髓》:七十者稀,古来语也。乾元元年春为拾遗时诗,少陵年四十七矣。六月补外,岂谏有不听,日惟以醉为事。《唐诗归》:钟云:真朴(人生七十句下)。钟云:见字有景(穿花蛱蝶句下)。《杜臆》:次章皆行乐事,承上细推物理来,而蛱蝶、蜻蜓,尤见物理。吃紧在暂时二字,与前章欲尽花相照,知所云行乐,亦无可奈何之词,非实语也。《义门读书记》:蛱蝶恋花,蜻蜓贴水。我于风光亦复然也;却反传语风光,劝其共我流转:杜语妙多如此。
《瀛奎律髓汇评》:查慎行:三、四句,游行自在。纪昀:三、四不佳,前人已议之。五、六《石林诗话》所称,然殊非少陵佳处。《唐宋诗醇》:张綖曰:二诗以仕不得志,有感干暮春时作。王士正曰:《宣政》等作何其春容华藻,游赏诗乃又跌宕不羁如此,盖各有体也。《读杜心解》:言典衣尽醉,正因光景易流耳,与前章作往复罗文势。《杜诗镜铨》:对句活变,开后人无限法门(酒债寻常二句下)。邵云:已逗宋派。《唐宋诗举要》:吴曰:对法变化,全以感慨出之,故佳(酒债寻常二句下)。吴曰:末二句用意,仍从第四句脱卸而下,神理自然凑泊(传语风光二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