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清三代瓷器,是指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瓷器系列。近年来,清三代瓷器成为中国艺术品市场上热门的追捧对象之一,其身影经常出现在艺术品拍卖市场上,乾隆皇帝凭借盛世昌隆,不遗余力地发展文化艺术,其艺术鉴赏水准代表当时社会高水平,皇家审美也成为艺术品古玩的审美追求。乾隆帝古玩之情尤甚,因此多有对历代名瓷的临摹与仿制,但又不拘泥于故有形制,屡有创新。
清代青花瓷器是清代瓷器生产的大宗,并为收藏者喜爱。或因清代青花不及明代青花浓翠艳丽,或因清代青花市场价格远逊于明代青花,历来论及清代青花瓷器的书籍很少。本书有感于此,详细介绍了清代青花瓷器的发展变化及历代的典型特征,如顺治青花的明末风格,康熙青花的分水特征,雍正青花的幽静匀润,乾隆青花的深沉不浮,嘉庆青花的亮丽轻淡,道光咸丰青花的飘浮,同治青花的黑褐斑块,光绪青花的洋蓝及宣统青花的青翠明丽。
中国清代的青花瓷器主要采用浙江产的钴料,大量烧造。由于各朝鉴赏艺术的风尚、所用青花钴料以及工艺与技术水平等的变化,形成了各朝青花瓷的不同特征。
顺治时期 此期署官窑年款的青花器很少,其造型风格敦厚古朴,胎体厚重,釉面呈卵青色,多以酱黄釉涂口边,所绘浙料青花纹饰的色调,既有青翠的正蓝色,也有深沉、晕散的墨蓝色,宛如其后康熙朝前期的作品。这时署干支纪年款的民窑青花器颇为丰富。造型以香炉、筒瓶、花觚、净水碗等佛前供器为主。纹饰内容多绘斑片云龙、麒麟芭蕉、瑞兽、竹林僧人、罗汉、进爵图等,并常题写“梧桐一叶生,天下尽皆春”等诗文,时代特征十分鲜明。此时传世的“官搭民烧”的青花瓷器有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顺治十五年题款的青花人物大盘,其青花人物与景致沿器口旋转而绘,满饰盘心,不留空边,堪称顺治青花的代表作。
康熙时期 与明代青花迥然不同,别具时代风格。其青花钴料的来源,没有确切的文献记载,但景德镇工匠中有着康熙青花用云南珠明料的说法。这时的制瓷工匠不仅掌握了制作青花器的精湛技术,还将中国传统的水墨画晕染法运用到瓷画中,使青花器清新明快,晶莹透澈,如采用中国水墨画的“分水法”,可使同一青花呈现浓中有浓、淡中有淡的多种色阶,使瓷画中的山川景致富有层次,花鸟树木栩栩如生,具有丰满的立体感,被艺术家们誉为“青花五彩”。
这一时期中,有官窑年款者少于无款器,前者造型、纹饰均呈规格化,后者造型丰富,绘工豪放,画意洒脱,青花色调艳丽,皴染得富有层次,意境深邃。图案纹饰除传统的龙凤纹外,取材十分广泛。如小说、戏剧类有封神演义、列国故事、三国志、水浒、西厢记、西游记等;祈福求祥的有八仙庆寿、海屋添筹、洪福齐天、万寿无疆、松鹤、鹤鹿同春、四美十六子等;反映文人士大夫风尚的有兰亭流觞、竹林七贤、饮中八仙、黄山九老、王羲之爱鹅、陶渊明爱菊等;表达民俗的有耕织图、渔家乐等;树木花草类则以双猗牡丹、荷叶莲花、月影玉兰、冰裂梅、博古插花、竹兰梅菊四君子等为多见。此时,新兴并盛行的装饰是以行草或隶楷在瓷器上书写长篇诗词歌赋,内容有圣主得贤臣颂、出师表、临怀素帖、秋声赋、四景读书乐等。这一时期创新与流行的主要器形有棒槌瓶、油槌瓶、荸荠扁瓶、观音尊、凤尾尊、琵琶尊、将军罐及鱼缸等大小器皿。造型质朴凝重,淘炼精细,质白缜密的胎骨与细润平静的釉面浑然一体,宛如玉石一般。康熙青花器釉面分为坚白釉、粉白釉与亮青釉等数种,以其衬托着青翠明艳的青花,显示出绚丽多姿的不同艺术效果。此时还有刻意追摹明成化薄胎青花器淡雅色调的品种,虽终不及成化青花润泽,却也显得深沉而无漂浮感。由康熙青花瓷派生繁衍的品种还有豆青釉青花、天蓝釉青花、洒蓝釉青花、黄釉青花、绿釉青花、浆胎青花、青花矾红彩和青花五彩等,虽色釉地各异,但青花纹饰均青翠明快。
康熙青花官窑器中,盘、碗、杯、碟、壶、琢器瓶、尊、罐、缸、盆及文房四宝洗、砚、笔架、笔搁等,通常都不署年款,而大量使用花押、图记,或仿写明代洪武、永乐、宣德、成化、嘉靖、万历等年款,其中以宣德、成化二朝仿款最多,少数署“大清康熙年制”的官窑器,多为楷体,篆书极为罕见。
雍正时期 此时青花原料有多种来源,青花瓷也是多色并存。早期的青花色泽淡而深沉,略有晕散,与康熙五十年(1711)前后的色泽大抵相同。此外还有灰蓝与深蓝色。中期以后,出现了最富时代特色的仿宣德青花瓷,典型器有梅瓶、玉壶春瓶、宝月瓶、鸡心碗及大盘等,造型、胎釉、青花乃至纹饰均以原件为规范。色泽清新幽菁,发色晕散外溢,纹饰用笔纤细。为追摹明永乐、宣德青花苏尼勃青料的自然晕散斑点,特意由工匠于纹饰线条中用笔刻意点染,但这些大大小小的点痕却不能象苏尼勃青自然晕散斑那样渗入胎骨,意趣天然,留下了人为修饰的痕迹。
雍正青花器除仿宣德青花外,还有仿明代各朝不同风格的品种。其中,仿成化的青花,色调灰青淡雅,釉面乳白莹润。如青花八宝高足杯,除部分署“大清雍正年制”款外,其款识、器型乃至纹饰均与成化器一样,庶几乱真。而仿嘉靖、万历时的青花瓷则风格又迥然不同,为追摹其时的回青色而使青花呈色浓深泛紫。
雍正青花器的装饰技法有: 淡描、双勾轮廓线填色、重染等,同时有些还进一步加施黄、绿彩釉或金、银彩釉为地衬托,显得雍容华贵。其青花与釉里红并用构图者,青、红两色均艳丽非凡。纹饰内容以龙凤为主,并多用碧桃、牵牛花、团菊、菊花、束莲、天竺、灵芝水仙、缠枝莲、宝相花、松竹梅、葫芦、三果、石榴、福山寿海、人物故事、梵文、八宝等图案。其画面布局疏朗,笔触纤细,加上明丽的青色,堪为典雅的艺术佳品。
青花瓷的造型有大量的创新之作,如橄榄瓶、莲蓬口瓶、瓜棱瓶、海棠式瓶、四方倭角瓶、双陆尊、如意尊、觯及各式新颖的花浇、盘、碗、杯、碟等,器型隽秀,线条优美。一些仿青铜器的大器,如罍、投壶、双螭尊、蒜头尊等,器身高大却不拙笨,给人雍容典雅之感。
青花瓷的胎体坚致、洁白、细腻,釉面呈色青白,并以表面呈现桔皮纹为其时代特色。其款识,楷篆并用,但以宋椠体为主,字体工整,清秀有力。
乾隆时期 这一时期的青花瓷造型精美,图案新颖,华缛多姿,令人叹为观止。青花用料以浙料为主,经精心泡制,呈色比雍正青花稳定、浑厚、鲜亮,纹饰清晰沉重,采用重色者蓝中泛黑。但初期的青花仍保留雍正时期呈色不稳定和线条晕散出廓的现象。
青花瓷的图案装饰,严谨拘泥,讲究对称、规矩。内容以团龙、团凤、团螭、夔龙、夔凤、松鹿、八骏、洋莲、缠枝莲加云蝠寿字吉磬、松竹梅、荷莲、八宝、梵文等为主,寓以寿意的“山高水长”、“万寿无疆”等文字,也开始在纹饰中出现。
以青花淡描纹饰轮廓填彩的斗彩和粉彩品种,边饰用硃色矾红彩,或胭脂紫料彩,或粉彩,装饰以青花题诗填词为多,最常见的是真、草、隶、篆体的乾隆御题诗句。此时,青花与釉里红并用构图的作品,较康熙、雍正两朝为多,青、红两色呈色稳定,深浅浓淡,合谐统一。
青花瓷的造型,端庄规整,风格华丽,新创器型不可胜数,除传统的圆形,四、六、八方、扁六方、长方、方形倭角等造型外,又兴起椭圆双连、三连至七连、天地交泰镂孔等百余种新颖多姿的器形。同时,作陈设用的仿青铜大器增多,如豆、爵、高足盘、盉、壶、天球、鹿头尊、汉壶尊、贯耳尊等,器形稳重大方。仿古的器形和一般琢器类,承袭了前朝的贴塑耳装饰并有所创新,最盛行的是象耳、铺首、夔龙、夔凤、花果等耳饰。
除传统的青白釉青花与浆白釉青花瓷外,此时还发展了各种色釉地的青花瓷品种,如天蓝釉青花、东青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霁蓝釉青花、哥釉青花等等,颇为别致。乾隆年款有定制,多篆书“大清乾隆年制” 6字的图章式款识,少见楷书款。
嘉庆至宣统时期嘉庆朝的青花瓷、风格、造型、纹饰、色彩与乾隆朝基本相同,因袭前朝旧制,不敢僭越,但青花瓷的品种和数量却远远不及乾隆盛世。嘉庆初期,青花色泽与乾隆时类同,深沉稳定;其后,部分器物出现了暗淡漂浮的色调并延续至道光、咸丰时。
同治以迄宣统时期,景德镇瓷业明显萎缩,工艺低下,但官窑、民窑的青花瓷器仍不断烧造。这一时期的青花瓷,由于青料不纯,色泽或俗艳泛紫,或浅蓝、黑褐,均漂浮而不潜于釉下。由于制瓷工艺粗糙,胎体厚重见拙,施釉稀薄,纹饰线条含混,笔触呆板平庸,较之清前期的青花作品,有天壤之别。
清代嘉庆至宣统的青花瓷款识,多采用楷书而罕见篆体,道光以后均以侧锋书写。
清青花瓷器部分成交记录:
清康熙青花五彩山水人物纹将军大罐估价:5600-6500万成交价:6900万HKD 澳门中信
清康熙红绿彩描金兽面纹尊估价:3600-4300万成交价:3795万HJKD 澳门中信
清康熙米黄釉五彩玉堂富贵玉壶春瓶估价:3600-4600万成交价:8970万北京瀚海
清雍正御制掐丝珐琅双鹤香炉(一对)估价:10000万成交价:12946万HKD香港佳士得
清雍正胭脂红玉壶春瓶估价:3000-3800万成交价:9200万HKD香港中士得
清雍正粉彩过枝福寿双全盌估价:3000-3600万成交价:5072万HKD香港佳士得
清雍正粉彩松鹿纹摇铃尊估价:4800-5500万成交价:5290万HKD香港佳士得
清雍正仿哥釉五孔瓶估价:800-1200万成交价:1127万中国嘉德
清雍正仿成化斗彩鸡缸杯估价:300-500万成交价:980万HKD香港珩隆
清乾隆珐琅彩人物纹胆瓶估价:8000-9800万成交价:13800万HKD澳门中信
清乾隆珐琅彩题诗摇铃尊估价:600-800万成交价:3538万HKD香港珩隆
清乾隆青花海水纹釉里红抱月瓶估价:1200-1500万成交价:2070万HK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