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笛子的鼻祖叫什么名字?
我国笛子的鼻祖叫骨笛。这种乐器大约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是目前世界上有据可查的最古老的乐器。
骨笛出土于中国浙江余杭的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它的制作材质是鸟类和禽类的肢骨中段,骨笛的长度在6-10厘米之间,直径约为1厘米,骨哨中空,哨器略有一定弧度。
贾湖骨笛,出土于约9000年前的河南贾湖遗址中,它的出土不仅将中国的乐器史提前至原始社会时期,在世界同时期乐器遗存物中,它也是佼佼者,是保存最完整而且是音乐性能最好的音乐实物。
在贾湖骨笛还没有出土以前,古埃及第一王朝时期陶制器皿状笛子和在化妆板上刻画的类似后世阿拉伯竹笛的笛子形象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早的笛子,然而,就是这一个骨笛将早已尘埃落定了几百年的历史事实推翻。
动物学家们经过研究发现,贾湖骨笛是锯去鹤类动物尺骨的两端关节,然后在上面钻孔制作而成,但是笛子在制作时并不只是锯断关节,钻几个小孔那么简单,贾湖人在骨笛制作之前都进行了精密的计算;大致完成之后,他们采取打钻另外一些小孔的方法来调整孔与孔之间的音差。这种制作方法与现在民族管乐器的制法相似。由此我们不得不感叹古 人音律和计算水平的高超。
动物骨骼在远古时期是人们打制生活必需品的重要材料之一。有文字记载以来,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发展水平走上了一个更高的层次,骨制生活必需品逐渐被陶制品、青铜制品所替代。
周代开辟了在雅乐中使用竹笛配器的先河,此后,古人就常用笛来配器,但偶尔也采用其他材料如铜、铁、银、瓷、玉等,骨也位列其中,只是十分少见。考察一些文献资料,我们仅发现两个用骨制作乐器的例子:一个是晋代的猿骨笛。唐《酉阳杂俎》记载:“昔晋时有人以猿骨为笛,吹之,其声清圆,绝胜竹笛”;另一个是明代的鹤骨笛。冯海粟有《鹤骨笛》诗一首,诗云:“胎仙脱骨字飞琼,换羽移宫学凤鸣。喷月未醒千载梦,彻云犹带九皋声。”诗人在诗中盛赞“飞琼”这支笛子,说它声调轻灵悠扬。晋猿骨笛也不逊色,用它演奏出来的曲子音调也远胜于竹笛的音质。有报道称,民歌《小白菜》曾被人用贾湖出土的鹰骨笛试吹过,听者听后皆为之动容。
由上可知,用中空的动物肢骨制作的骨笛,它的音色风味十分独特,是乐器史上不可多得的财富。
来源:长白山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