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入箫雅居的小伙伴们,你们一定迫切地想要一把箫,马上能吹出动听的曲子。
但是你们对“箫”这种乐器了解多少呢?
在开始正式教学前,我带大家来认识一下这件民族乐器——箫。
箫的历史
箫的产生,其历史可以追根溯源到远古时期。中国考古学表明,目前出土文物中发现了有距今七千多年的骨质发声器,考古学家称之为"骨哨"(浙江河姆渡出土的文物,现存浙江博物馆)。在虞舜时代,曾出现过一部称之为"箾韶"的古代乐舞,"箾"即是今天的"箫"字。因为这部乐舞主要是用古代排箫来演奏的,所以我们认为《韶》的演奏使箫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箫,古代用于宫廷雅乐边棱音气鸣乐器,曾在中国音乐史上经历过多年的辉煌时代。周代,曾将我国古代乐器分为"八音",它们分别是: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类乐器,其中"竹"就是指箫和篪。自从国初期的曾侯乙墓的出土,箫做为古代乐器的实物才得以我们亲眼所见。因此提起"丝竹"二字,人们自然会想到这种乐器。
箫的种类
按孔数分
1、六孔箫:开前五后一、六个音孔,一般孔距较大,古时候多用此种箫。
2、八孔箫:开前七后一八孔,吹奏方法与六孔箫(传统洞箫)完全一致,仅在指法上略有不同。这种八孔箫为现代改良箫,优点是:音量大,转调方便。
按管径分
1、洞箫:直径为2.2-2.5厘米左右,通常民间流行的就是这种箫,洞箫一般用于独奏。
2、琴箫:直径比洞箫略细,为1.7--1.8cm左右,音色较小,在民间也称雅箫。一般适用于与丝弦古琴合奏,由于它的音量较小,比较典雅幽静。
3、南箫:直径为2.8-3.2厘米左右,也叫大头箫,吹口多是V型,或者UV吹口。一般要求九节十目。台湾,广州,香港多见,因为粗短,基本上和日本馆藏古尺八形制一样,所以有人把这个叫尺八。南箫比洞箫音量大,穿透力更强。当然价格更贵。
由左及右分别是南箫、洞箫、琴箫
按材料分
1、竹箫:常见的有紫竹、桂竹、斑竹(湘妃竹)、小山竹、白竹、黄竹、苦竹等。
2、玉箫:和田玉、阿富汗玉、有机玻璃等。某宝上卖的玉箫大多采用仿玉材料,由于并非专业制箫师制作,所以音准音色极差,易损坏,一般作为工艺品。
3、金属箫:多用铜、钛、铝合金制作,音色带有金属质感,箫身较重,一般用于健身或者防身。
4、瓷箫:一般用青花瓷制作,外形精美,材质易碎,一般价格不菲,多为收藏。
5、树脂箫:用树脂倒模制作而成或者用PVC管制作,音准极好,价格较低,性价比极高。
按吹口分
1、歌口:也叫外切口,常见于尺八和唐尺八。
2、U口:一般洞箫都是U口。
3、V口和UV口:常见于南箫。
V口
UV口
按调性分
1、常见调有G调、F调、E调,D调
2、文箫,一种新近发明的箫 ,一种有实用价值的低音箫,区别于一般的弯管箫和加键箫,真正突破了传统箫只能做到大D调的局限,同时又保留了传统箫的技法,常见调有大D、大C、大B和大A。声音优美、庄重、细腻和伤感。
演奏知识
指法表
姿势
箫的演奏姿势有站式和坐式两种,演奏时一定要保持身体的自然状态。
(一)立式
独奏或重奏时一般采用立式。两臂自然向前,两手持箫,手指自然弯曲,胸部和腰部要直,但不能挺胸鼓肚,头部向前但不能前倾更不能后仰。双肩和双肘自然下垂,切忌耸肩。箫放在嘴上时与身体约成45度角,因为角度太小了容易低头,太大了又容易扬颈,这样不但姿势不雅,也影响呼吸。两腿站定,两脚稍稍分开,身体重心落于两腿之间。
(二)坐式
合奏或伴奏时一般采用坐式。坐式上半身和立式完全相同。座椅高低要合适,切忌一条腿架在另一条腿上,这样不但姿势不雅,同时也影响正常呼吸。箫尾忌搭靠在膝盖上。
吹箫姿势是最符合人体生理结构特点的,因此持箫最基本的原则就是要保持人体自然状态,便能很快掌握正确的演奏姿势。
嘴型
口型是指吹箫时口的形态,它包含了"风门、口风、口劲"三方面的因素。正确的口形才能发出良好的音色。
九节竹箫风门是双唇间椭圆形的空隙,供气流通过。风门的形状是决定口形的主要因素。口风也称为气的流速。口风的急缓(气的流速快慢)主要靠丹田气控制。口劲是控制风门大小和口风急缓时上下唇肌和面部肌肉收放时所用的力量。吹奏时的口形是千变万化的,他的变化集中表现在风门大小、口劲大小及上下唇的移位上。
吹奏时唇部肌肉自然贴住牙床同时两边嘴角稍稍收缩(像微笑一样),,舌头呈自然状态,口腔稍有扩张,上下唇的位置要求前后基本一致,但上唇略微向前,吹奏时唇肌受气流冲击而自由向前游动,这样在唇肌控制下的口形是正确的口形。风门应对准吹孔,下唇贴住吹孔内侧的边缘,盖住吹孔约四分之一处,将气流汇成空气柱,以"呜"的嘴形来吹奏,以求气流的集中和稳定。口形随着音的高低变化而变化。吹低音时风门放大,口风较缓,口劲较小;高音时则相反。
呼吸
正确的呼吸方法对于吹奏管乐是十分重要的,一般采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法。
正确的呼吸方法对于吹奏管乐是十分重要的,中国民间吹管乐非常重视用"气",气息运用得当,才能较长时间的自由演奏,否则,吹一会就会感觉累,还可能有胸闷气短的现象,时间长了,于身体不利,所以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至关重要。
呼吸方法可分为三种:
胸式呼吸
完全用胸部控制气息,气吸到肺里后,由胸部向外挤压,这样,吸气量不能达到最大值,气流不稳定,气息也不能持久,身体易感疲劳,这种方法不好控制气息,也有损健康,所以一般不提倡采用胸式呼吸方法。
腹式呼吸方法
吸气时将横隔肌下沉,尽量扩大腹部与腰部,民间说法叫做"气沉丹田"。呼气时,丹田要绷住劲,一点一点均匀地将气吹出,经过反复练习,这种呼吸方法是能够掌握的。腹式呼吸能有效的控制气流,均匀的将气吹出,还可根据音乐需要增强或减弱气流强度,做出强弱变化和腹颤音效果,是一种正确的呼吸方法。
胸腹式联合呼吸法
吸气时胸部、肋部、腹部、腰部同时向外扩张,最大限度地将气吸入,这样肺吸入的空气量比前两种方法都要大。
采用胸腹式呼吸时。当整个呼吸肌肉组织联合工作时,呼吸肌肉所承担的负荷分布得非常均匀,这样,呼吸肌肉不易感到疲乏。
综上所述,初学者首先应学会腹式呼吸,熟练后再加上胸部扩展动作,就是胸腹式联合呼吸。
练习时先用鼻子将气慢慢吸入,这时就能体会到腹部自然向外扩张,腰部也有向外扩张的感觉,这就是正确的自然呼吸的感觉,以后逐渐加快吸气速度,再试着不改变腹部、腰部动作的情况下而改用嘴吸气,这样你就掌握了腹式呼吸的正确吸气方法。吹奏时随着气的呼出腹部逐渐收缩,但丹田一定要绷住劲,找向外拉的感觉,这就是控制。
箫的保养
竹制箫有北方使用时,常常有干裂的现象,这是由于北方气候干燥,尤其在冬天,北方室内有炉火、暖气等设备,使空气更加干燥,湿度很低,这样拿出箫来就吹或从室外拿到室内, 从寒冷的地方进入燥热的室内,立刻就吹,使竹管的内壁和外壁的膨胀系数不一样,气吹进 吹孔后,竹管内壁受热膨胀,而竹管外壁仍然很凉,就会引起竹管破裂(铜管和塑料管不存 在这个问题)。
保护方法
箫要经常用水冲洗,如果水中加一点盐则效果更好,保持一定湿度。吹完后,用布将箫的内壁擦干(夏季防止发霉),最好收到乐器套或乐器盒中,不要放 在直接让风吹的地方。如果一旦你的箫裂了,也不必着急,用胶将裂缝粘好,什么胶都行( 乳胶、万能胶、502胶水等),先缠上一段线,使裂缝粘好,不至继续裂下去。有的箫是表皮干裂或外壁裂了一半,内壁没有裂。碰到这种情况,也要及时粘好,否则裂缝越来越大 ,不处理还会越裂越深,从外壁一直透到内壁,管壁一跑气,箫就吹不响了。
因中国南方气候潮湿,空气中湿度较大,箫一 般轻易不会裂,但在北方就不同了,气候干燥、湿度低,挂在墙上很容易干裂。如果你的箫 是用来演奏的,那就一定不允许将它挂在墙上,而要好好加以保护,多用水冲洗,必要时加 一个"胆"(将布条缠在一根杆上,略潮湿,放进箫内),再放到乐器盒中。
一箫一人一片天,箫不仅是一个乐器,更是一个陪我们抒发情感的伙伴、知音。
今日小编
文字:寒潭、鱼浅,部分来自百度百科
图片:来自网络
美编:鱼浅
责编:寒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