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箫,开前五后一 六孔或前七后一 八孔,U字口,常用调有G 、F、 E 、D,洞箫常为紫竹所制,竹子要老(4-6龄),纤维要细密紧实,竹材要阴干烘透,粗细得当,4-6龄竹相对壮实,容重大,3龄以下太嫩,竹材越沉、内壁越厚(对制作师越考验),(在做得好的情况下)音色越醇厚。本编建议使用八孔箫,指孔方便把握,表现更为丰富。民间有九节箫说法,十目九节、九节八段等,是为赏箫之品相而论,竹子节节高,九节,寓意美好,大多竹材节数多,相对材质密实,当经过制作师只有做好了,箫音才更为醇厚。
琴箫,民间也称雅箫,内径为1.1cm-1.8cm,开前七后一八个音孔,U字口,常作F、E调,箫身细长,常选小金紫竹做材料,音色秀雅,通常用于与古琴合奏,也有爱好者因它音量小,外观隽秀,而喜它自娱自乐于幽静处。因它对口风、气息要求严谨,所以不适合初学者。
玉屏箫,采玉屏侗族自治县出产的竹子制成,遂因此而得名。传统玉屏箫直径比琴箫还细,开前五后一六个音孔,外观雕刻龙凤山水等图案,音量小,音色清越,常为自娱或工艺品。
尺八,因长一尺八寸,故称尺八,属于古代吹管笛箫类乐器的一种。半月型外切吹口,前四后一五个指孔,音色既苍凉辽阔,又能表现空灵恬静的意境。
南管,泉州南音的四大件之一,吹口多是V型,或者UV吹口。传统的一般要求九节十目。它是专门演奏南音用的,律制特殊,它定音的时候,7定的偏低四分之一个音,不是按12平均律定音的。所以南管还有叫闽箫、南音的。
南箫,是从南管发展普及而来,广泛普及流行于全国各地,八孔、十二平均音律定音,外观粗短,有些还带竹根,呈大头状。内挖V型吹口,不封顶盖,还有的是唐口(半月型外切吹口),尺八与南箫皆为唐尺八演变而来,尺八内径有严格的尺寸,不象一般的箫、内径就是自然的竹子的内径。而把南箫的管内径做的和尺八的一样严谨,但是做成8孔、十二平均音律,这样的南箫音色自然、古朴、深邃,或雄浑或悠远,或粗狂或细腻,抑扬顿挫、苍劲绵柔……富有歌唱性,适合表现各种的情景,并且有很强的穿透力。南箫不但能独奏,而且可以与其它乐器合奏,共同塑造音乐形象,也可以和古琴合奏,格调高雅,起到相互润饰作用,声色和韵味给人一种悠远的感觉。南箫比洞箫音量大,穿透力更强,选材也考究,当然价格也会更贵。南箫选材需选择较粗、竹纤维紧密、内壁较厚的竹材,常用的竹材有:桂竹、斑竹、真竹(俗称铁心竹)等。竹材挖掘之后经过一定的处理,存放三年以后再制作,而内壁的曲线是制作的关键和最难之处,属于全手工完成,用锉刀磨具之类的工具去做出完全符合演奏者理想的音色音准,因此制作师的音乐素养和经验很重要。
本文素材均来自网络,如涉及原作者权益,请联系小编删除。
订 阅 箫 者 家 园
长 按 二 维 码
识 别 图 中 二 维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