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很多同学和朋友在音乐节奏上出现偏差。反复提醒之后还是依旧,又往往是其本人都毫无察觉。所以为了我们在学习笛箫过程中有一个准确的节奏,特意撰写本人,希望对大家在学习中有所帮助。
首先我们要明白节奏之概念。即何所谓节奏?
在乐曲中各种音符组合在一起时所呈现出来的有时值、有强弱、有快慢、有规律等这些特性,即是节奏。
我们通常在乐曲的开头部分,看到2/4或4/4或3/4字样,这就是节奏模式。又会看到诸如“慢板、行板、小快板、快板、自由地”等等文字,这其实就是节奏的其中一个重要内容。还有一个音符下面有一横、两横或三横,右边有一横、两横或附点等等,这就是音符的长短时值。
节奏在音乐当中或在笛箫音乐当中到底起到一个什么作用?我们可以打个比方,节奏犹如我们造房子的地基,要造好房子,首先要打好地基,而且地基要坚实、规整、牢靠。这样给后面造房子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不然,没有一个坚实可靠的地基,后面房子造得再漂亮,也是“金玉在外,败絮在内”,实在经不起风吹雨打。这地基可比节奏之重要性。有节奏的音乐就是有根基的音乐;无节奏的音乐就如水上浮萍,随处飘荡,毫无根基可言。
下面我们把节奏的一些重要特性,分别给大家举例说明。
一、节奏有快慢的特性。
这其实很好理解,即不同乐曲因表达内容和感情不同,它会呈现出快和慢的音乐效果来,甚至一个曲子中也会呈现不同快慢。往往是比较抒情、舒缓、温馨、柔和的乐曲,节奏比较慢,如我们吹奏箫乐曲中《红楼梦组曲》、《木兰辞》、《平沙落雁》、《阳关三叠》、《梅花三弄》等古典曲。而有些积极振奋的乐曲,节奏就会相对快,如我们吹奏笛曲中《喜洋洋》、《喜相逢》、《山村迎亲人》、《步步高》、《金蛇狂舞》等等。而又有些曲目则分成引子、行板、快板、尾声等不同节奏,如《三五七》、《姑苏行》、《鹧鸪飞》、《黄水谣》、。可能会有同学会问,那么慢板到底有多慢?快板到底又有多快?小快板和快板又究竟有多快?
这其实也是相对而言,而且通常也会有一定范围。慢板通常是每分钟少于60拍,也就是说50拍是慢板,40拍也属于慢板。行板一般60—80之间,小快板是80—100之间,快板则是100以上。当然这也只是大概值。就是告诉大家,一个乐曲吹一分钟65拍与68拍是没有太多区别的。
二、节奏有时值的特性。
就是在乐曲中每个音符的时间长短,即为时值。这一点在节奏中也是最不好把握的。(关于乐曲中如何辨别每个音符多少拍的相关乐理常识,我们不在这里累述)。每个音符的时值我们要准确要到位,比如一个音符是一拍、两拍或半拍或四分之一拍都要严格准确。我们以乐曲《采茶舞曲》片段为例:
整个乐曲是2/4节奏,也就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两拍。整个乐曲明显是比较舒缓,属于慢板。具体的音符时值如下所示:
应该讲区别音符的时值,也就是说有多少拍?应该比较容易。但如果用我们的笛箫准确吹出这个时值来就显得不是那么简单了。除了本身吹笛箫的因素(如手指、气息、嘴唇、舌头等)外,就是我们心中有节奏。就好比一个画家“胸有成竹”才能画好竹一样。那么关键是如何让我们心中有节奏呢?
第一步,我们从简单开始,比如我们数数1、2、3、4,四个数字要均匀清楚,不能忽快忽慢忽高忽低,在数数的时候可以结合拍手,从往下拍一刹那数一,两手拍到一起时为上半个,从两手拍到到第二次往下拍的点是下半个,合起来为1,同样2、3、4也是如此。大家一有空就可以这样训练,相信会有很大的帮助。如果面对2/4节拍,我们可以数数1和2,面对3/4节拍我们可以数数1、2、3
第二步,我们可以念1—1、2—2、3—3、4—4,再结合拍手,拍手时,手向下拍的刹那念1,两手拍到又即将分开时又念1,第二个循环念2—2,接着念3—3,最后念4—4
第三步,在附点节奏时,我们可以在念1、2、3、4的基础上,念1—依—依—4,2和3用依代替,再结合拍手训练。在切分音符时,我们可以在念1、2、3、4基础上,念1—2—奥—4,3用奥代替,再结合拍手训练。
三、节奏有强弱的特性。
在不同节奏类型中,有强弱的普遍定义。如2/4节奏类型中,强、弱,强、弱,强、弱---变化。以《春江花月夜》中乐句为例:
如在4/4节奏类型中,则是强、弱、次强、最弱,以《姑苏行》中乐句为例:
如在3/4节奏类型中,则是强、弱、次弱,以在《桔梗谣》中乐句为例:
那么在附点节奏时,我们则应强调三份音,一份音则稍弱。如《牧羊姑娘》中乐句:
在切分音符节奏时,我们应强调中间两份音,两头各一份音则稍弱。如《三十里铺》中乐句:
在后半拍或前一小节拍起拍的,我们应弱起。如《牧羊曲》中乐句:
除此之外,还有乐曲中特殊感情需要,非常规的加强或减弱也是经常出现的。
四、节奏有人性化的特性。
乐曲为人所作,自然有人情味,笛箫为人所吹,自然带有人的性情。我们在欣赏某些名家吹奏的笛箫时,如果用节拍器去衡量他们的节奏,发现也有些许偏差,那是他们没有做好吗?可是我们却听着滋滋有味,丝毫不会感觉他们在节奏上有问题,这就是人性化。假如我们吹出来的乐曲与节拍器丝毫不差,反而听起来显得机械和呆板。比如我们在欣赏南派宗师陆春龄老先生吹奏的《鹧鸪飞》时,很明显感觉到陆老先生在乐曲中节奏变化,但是我们听着如痴如醉,简直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所以节奏是人的控制下显现的,自然富含人情味。一首乐曲中,平缓抒情时节奏自然又慢又稳,当吹得越来越振奋越来越激动时,我们的心跳也会加快,呼吸也会变急促,节奏自然也会稍微加快。这时听众还是觉得非常贴切适合的,并不会因为节奏的变化而感觉不适。
节奏的根本就是一种规矩。“无规矩无以成方圆”就是因为有了经纬纵横之网络,才有了各个格局缤纷呈现。因为有规律有旋律有节奏的音符有机组合在一起,从而成为了优美动听的音乐。如果没有节奏,那么听起来就杂乱无章,不堪入耳。
从另一个层面讲,节奏也并非为了长短、强弱、快慢,而是每个乐曲都有其生命力所在。乐曲为了呈现出活灵活现的生命力,借助了节奏这样一种方式来体现而已。而所谓长短、强弱、快慢无非就是节奏的内涵而已。
节奏的训练和培养是个长期的过程,希望大家能够静下心来,好好把握节奏,做到“心中有节奏”,从而把“笛箫音乐”吹奏得更优美动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