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流创作 >牧民新歌 笛子

牧民新歌 笛子

2020-10-31 18:25:26


请欣赏《牧民新歌》俞逊发  笛子 讲解



请欣赏《牧民新歌》简广易  笛子


该曲创作于1966年6月,这是1972年9月的录音。

简广易作曲并演奏. 
简广易是刘森大师正宗的笛子传人,他大扬了笛子如歌之风韵,承继师父之笛子须兼容“二人台”之刚毅,广东音乐之清柔的特点,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简广易的这首《牧民新歌》以其独具“雄而雌,强而弱,刚而柔,狂而雅,。


附:曲谱







1《牧民新歌》的作者简介、创作背景及作曲简介

1.1 《牧民新歌》的作者简介

《牧民新歌》的作者简广易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笛子演奏家,1944年出生于四川重庆,原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及中国广播艺术团民乐团独奏演员。简广易先生九岁开始学习笛子,1962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曾经跟随民间音乐家叶仰曦、段广义以及著名的笛子演奏家刘森老师学习笛子,出于对笛子艺术的热爱,在毕业后他选择了加入中国广播艺术团民乐团的工作。

简广易先生不是天降奇才聪慧超凡之人,他每天能在琴房练八个小时笛子,他是苦学成才的典范。 简广易先生是刘森大师正宗的笛子传人,他大扬了笛子如歌之风韵,承继师父之笛子须兼容“二人台”之刚毅、广东音乐之清柔的特点。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在长达四十多年的笛子演奏生涯中,不断求索创新,满腔热情地运用笛子艺术表现时代精神,赞美新生活,在笛子创作和演奏方面取得了很高的学术成就。他创作并演奏的《牧民新歌》、《山村迎亲人》等都已成为笛子曲的经典作品。中国的笛子千曲万首,只有简广易的这首《牧民新歌》风糜海内外,成为笛子曲的代表作,,列为中国广播艺术团之保留曲目,在笛子界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简广易先生是最早摸索和改进笛子演奏方法的演奏家之一,通过《流浪者之歌》等民间风格很强的改编外国曲目的实验,成就了他在笛子演奏技法上的重大突破。简广易先生的演奏热情奔放、潇洒自如而又亲切近人,简广易先生的笛子音色醇美,音质坚实,音域宽广,运指铿锵有力且敏捷灵巧,由他自己创编的笛子尤以富有生活情趣、通俗明快见长,许多乐曲不仅在前些年里广为流传,即使至今,仍深受人们的喜爱。他是海内外享有盛誉的笛子演奏家,是业内公认的中国笛子演奏新派的杰出代表。

简广易先生曾先后出访日本、德国、意大利、南斯拉夫、罗马尼亚、澳大利亚;纽西兰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他以出色的演奏技巧和平易近人的演奏风格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后来并于1982年至1992年间赴法深造,1992年5月在巴黎举办了个人独奏音乐会在音乐会上演奏了笛、箫、埙、口笛、巴乌、葫芦丝等传统民族乐器,精湛的技艺、精彩的演出博得《欧洲时报》、《欧洲日报》等媒体给予的高度评价。

简广易先生不幸于2000年夏天因忧郁症去世。

1.2 《牧民新歌》的创作背景

《牧民新歌》是简广易先生1966年创作的一首笛子独奏曲。1966年简广易先生到内蒙古伊克昭盟体验生活,被内蒙古大草原美丽的风光景象所深深打动,创作了这首笛子名曲。

《牧民新歌》是以内蒙民歌音调为素材创作的,蒙古族的民间音乐也是丰富多彩的,这与蒙古族人民自古以来生活在中国北方草原地带,过着游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蒙古民族一直以来都是游民民族,在生产、生活中都要以马代步。一年一度的达幕大会,更是有赛马的项目,作品中运用了笛子的双吐加三吐来模仿马蹄的声音,形象地表现出骏马奔腾的效果。

,所以当时并没有被广泛传播,直到1973年才正式在广播电台播出,成为家喻户晓的笛子金曲。

1.3 《牧民新歌》的曲式分析

《牧民新歌》为四部曲式结构,乐曲共分五段。自由抒展的引子展现出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碧草如茵、天高云淡的画面,中间短暂的离调增添了蓬勃激越之情,尤为动人。优美抒情的慢板,似牧民悠然骑在缓行的马上,时而明朗甜美,时而低回内在,时而又激动热情地歌唱生活、赞美家乡。小快板,以牧民身骑飞驰的骏马自豪高歌,继而音乐在高音区转宫调式,色彩明亮新颖,将激越之情推向新高潮。最后一段,情绪更为热烈,形成了万马奋蹄、嘶鸣声声的欢腾气氛。乐曲清润甜美,深切而细腻,融抒情与激情为一体,使乐曲极富歌唱性和感染力。演奏上既有北方梆笛高亢明亮、灵魂爽朗的风格,又兼蓄有南方曲笛抒情柔美的特点。

乐曲的开头是一段长长的、悠扬的、自由的、带有马头琴韵味的引子。宽广辽阔的引子仿佛把我们带入到一望无际的草原。

第一段是优美深情的慢板,具有内蒙民歌风味的曲调,倾吐着牧民对新生活的热爱。

16笛子曲《牧民新歌》中的吐音_笛子牧民新歌

第二段是跳跃的小快板,把前面慢板曲调加以变奏处理,运用双吐和三吐的技巧和跳跃的节奏型,描绘出牧民骑着骏马的欢乐景象。

第三段将主题音乐的节奏拉宽,旋律热情舒展,表达了牧民对新生活的纵情歌颂。乐曲的第三部分是一段小快板,用于表现蒙古短笛民歌明快节奏的特点,以笛子跳跃的三吐加双吐的技法演奏,用马玲和木鱼伴奏,模仿牧民策马奔驰时的欢快的马蹄声,描写牧民在广阔的草原上放牧的欢乐情景。蒙古民族一直以来都是游民民族,在生产、生活中都要以马代步。一年一度的达幕大会,更是有赛马的项目,用笛子的三吐加双吐来模仿马蹄的声音,能够形象地表现出骏马奔腾的效果,仿佛是那达幕大会骑手们在角逐,晚会上热烈欢畅的骑马舞蹈,拿着套马杆的牧民在马群中穿梭。乐曲把草原生活的景象展现在听众面前。采用的指跳音与吐音相结合的指法,给听者一个奔腾跳跃的感受。这里的旋律上下波动,逐渐向上。

四段巧妙地运用了调式对比的手段,以明亮的宫调式色彩,使音乐情绪更高涨。

第五段运用了花舌、飞指颤指等技巧,急速的十六分音符进行和强烈的节奏,渲染了辽阔草原草原人欢马叫的热烈气氛,在高潮中结束了全曲。

1.4小结

《牧民新歌》是笛子演奏家简广易先生根据蒙古音乐风格创作的笛子独奏曲,是新派笛子的代表乐曲之一。《牧民新歌》在于一个新字,我们能感受到它既是内蒙风格,又有创新的特点。

《牧民新歌》为四部曲式结构,乐曲共分五段。乐曲的引子部分较自由的、带有马头琴韵味;乐曲第一段是优美深情的慢板;乐曲的第二段是跳跃的小快板,把前面慢板曲调加以变奏处理,运用了双吐和三吐的技巧和跳跃的节奏型;乐曲第三部分主题音乐节奏拉宽,旋律热情舒展;四段巧妙地运用了调式对比的手段,使音乐情绪更高涨;第五段运用了花舌、飞指颤指等技巧及急速而强烈的节奏,在高潮中结束了全曲。

该作品以浓郁清新的民族民间风格音乐风格,亲切感人的旋律,活泼跳动的节奏展现出蒙古大草原的风光和牧场上一片生机勃勃的欢快景象,表现了牧民新时期的精神面貌。

该乐曲还使用了连续的三吐声效果,模拟马蹄声,还有一种特殊的气指技巧相配合模拟马嘶声,模仿出马蹄琴的声音,这种风格比较罕见。演奏技法上既有北方梆笛高亢明亮、爽朗俏皮的风格,又兼有南方曲笛圆润含蓄、抒情柔美的特点。

2吐音的分类及基本练习方法

2.1 吐音的分类

笛子的吐音有以下几种:单吐、双吐、三吐、碎吐、循环气双吐。单吐、双吐和三吐经常用到,其它的用的比较少。

2.1.1吐音

单吐是吐音的基础入门,单吐主要又分有顿吐,气吐,软吐,硬吐。单吐注重的就是“吐”的这个点,并且这个点要时值均匀不能有长有短。

2.1.2双吐

双吐是吐音中最重要的,也是问题最多的。有人说双吐拟音是“吐库”,有人说是“得各”人说是“肯区”等等,众多说法尚无定论。我认为双吐或三吐时以“吐库”发音最为标准。要求吐音吐的干净利索,饱满有弹性颗粒感强。

2.1.3 三吐

三吐就是在双吐的基础上再加一个吐音。经常用于模仿马蹄声。“吐吐库”或者是“吐库吐”,这种吐音很有推动力。

2.2 吐音的基本练习方法

吐音是笛子中尤其重要的一种技巧。怎样使每一个“吐音”都十分清楚呢?我认为除了在吹奏的时候要注意气息的控制,还有注意舌头的振动与吹出的气流。

2.2.1练习吐音时应注意的事项

练习吐音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⑴吹奏“吐音”的发音方法要正确,发音要结实、清楚。

⑵练习时吐气不中断,气要轻吐,不要太用力。

⑶舌头收缩时,距离吹口要尽量短些,使气流能通过即可。

⑷舌头的动作要灵活,不要过分紧张,舌尖部分堵住吹口不要用力,只要接触到就行,特别在起音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舌头的振动与吹出气流的同时性,否则,吐音就模糊不清。

2.2.2 吐音的练习要点及练习方法

吐音的主要点是要“吐”清楚,吐出来的音要有弹性,要利索一点,不能拖泥带水。一定要吹得短促而有弹性有力度,还要有颗粒感。练习时候我们可以先不对着笛子练,先做舌头动作的训练和发声的练习。

首先摆正舌头的位置,舌尖顶住吹口不要用力,嘴里念“吐”字,刚开始练的时候可以“吐”出声音来,然后我们再慢慢的把声音变小,慢慢的变的更小,再把“吐”的力度也变小,轻轻的“吐”,再由慢到快的不断的练习,然后再到乐器上吹奏。

2.2.3双吐练习

吹奏双吐音时除了舌头的动作要敏捷、短促外,还要注意气息的控制和舌头动作的配合。口风要对准吹口,上下嘴唇不可抖动,防止发出“嘶、嘶”的漏气声。我们先做“吐库”的舌头动作训练,嘴里念“吐库”字,刚开始练的时候可以“吐库”出声音来,然后再慢慢的把声音变小,再把“吐库”的力度也变小,轻轻的“吐”,再由慢到快的不断的练习,然后再在乐器上练习。练习双吐时一定要注意“吐”与“库”两字的力度是一样的,不能一个重、一个轻。一般用于十六分音符。

双吐相对来说难度就大一点,是两个音在停的换,吹的时候很容易打架,尤其是在基本没有扎实的情况下,所以练习双吐的时候一定要先放慢练习,把每一个音都吐清楚,然后再加速不断的练习。双吐的舌头动作一定要灵活,并且要注意区别吹奏高音和吹奏低音时舌头位置是有所不同的,吹奏高音时舌尖靠外但不能吐出唇外,吹奏低音时舌尖靠里。一定要多次反复的练习,使发音清楚,有弹性。双吐在发出单吐的“吐”字声音以后,将舌根抬起,紧贴软腭,形成阻塞,然后让气流突然冲出口腔,发出像“库”的声音。如果用“吐库”两字反复吐奏,便成双吐。一吐一音的双吐是难度较高的技巧,尤其是遇到一些特殊指法时更难。练习双吐可以采用反复强化训练的方法,就是对各种可能的音阶组合进行反复循环的练习,尤其对难度较大的更要多练,练熟了之后,对乐曲中的各种双吐也就能吹奏自如了。当我们用单吐吹奏快速度的短促音时,会感到舌尖动作跟不上乐曲的速度,就必须用双吐或三

16笛子曲《牧民新歌》中的吐音_笛子牧民新歌

吐来吹奏。

2.2.4三吐练习

三吐:三吐就是在双吐的基本上再多加一个“吐”字。练习时嘴里念“吐吐库”或者念“吐库吐”。 练习的方法和前面“单吐”和“双吐”我们先做“吐库”的舌头动作训练,嘴里念“吐吐库”字,刚开始练的时候可以“吐吐库”出声音来,然后再慢慢的把声音变小,再把“吐吐库”的力度也变小,轻轻的“吐”,再由慢到快的不断的练习,然后再在乐器上练习。一般用于前八分音符后十六分音符、有一种是前十六分音符后八分音符。

2.3小结

吐音的重点是要“吐”清楚,吐音要结实、要短促而有弹性、还要有颗粒感。

⑴舌头要摆好位置。

⑵要控制好气息。

⑶还要掌握好舌头的力度。

⑷做到前面三点,再由慢到快一步一步的反复练习。

3吐音在《牧民新歌》中的风格特征及表现力

3.1吐音的风格特征及表现力

吐音适于演奏热情、欢快、活泼的曲调,它具有时代风格及民族风格,具有独创性、稳定性和多样性,并运用多种方式创造性地表达对事物、作品的理解。

3.2《牧民新歌》与《扬鞭催马运粮忙》中吐音的异同之处

《扬鞭催马运粮忙》是魏显忠先生创作于1969年9月的一首笛子独奏曲,它以生动朴实的音乐语言,描写农民丰收后驾着满载粮食的大车,喜气洋洋地向国家交售公粮的情景。

《扬鞭催马运粮忙》中大量使用快速急促的5连音节奏型,表现农民丰收时的喜悦场面。

《牧民新歌》中的运用双吐和三吐的技巧和跳跃的节奏型,描绘出牧民骑着骏马的欢乐景象。

《扬鞭催马运粮忙》中最后一段快板主题再现,把乐曲推向高潮,使乐曲在一片欢腾的

镜头中结束。

《牧民新歌》最后一段也是快板主题的再现,运用了吐音、花舌、飞指颤指等技巧,急速的十六分音符进行和强烈的节奏,渲染了辽阔草原草原人欢马叫的热烈气氛,在高潮中结束了全曲。

《扬鞭催马运粮忙》与《牧民新歌》在形式上很相似,但在风格上却大不相同。前者使用快速急促的5连音节奏型,描述了农民丰收时候的喜悦场面;后者运用双吐和三吐的技巧和跳跃的节奏型,描绘出牧民骑着骏马的欢乐景象。两乐曲的最后一段都运用快板主题的再现方式结束整乐曲,但风格却大不同,前者在节奏形式上较散,时快时慢,最后突慢下来,再迅速结束整曲;后者在节奏形式上先快后慢,最后回到原速在急促的节奏下结束整曲。

3.3吐音在《牧民新歌》中的风格特征及表现力

吐音在《牧民新歌》中的节奏多样化,并运用双吐和三吐的巧妙结合,描绘了牧民骑马时的欢乐场面。乐曲最后一段快板主题再现,吐音模仿马蹄声,把听众带到骏马奔腾的场面结束整曲。

4结 语

首先,简广义先生根据蒙古音乐风格创作了《牧民新歌》这首笛子独奏曲,是新派笛子的代表乐曲之一。《牧民新歌》在于一个新字,它不是传统的蒙古笛曲,而是新的蒙古风格的笛曲魁宝,是中国民族十大金曲之一,,在笛子界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既有北方梆笛高亢明亮、爽朗俏皮的风格,又兼有南方曲笛圆润含蓄、抒情柔美的风格特点。

《牧民新歌》为四部曲式结构,乐曲共分五段。乐曲中运用了吐音、颤音、打音、花舌等技巧,把牧民人生在草原上的景象表现的淋漓尽致。

综上所述,由简广义先生创作的笛子曲《牧民新歌》,结合了笛子南北两派的独特风格。使用了连续的三吐音,模拟马蹄声,这个风格比较罕见。该乐曲以动听的旋律,多样化的节奏,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内蒙牧民的真实生活。切切实实的描绘了牧民的现实生活,朴实、自然、真实,毫不做作。

(素材选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扫一扫,关注  墨 竹 笛 箫 乐 坊  微信公众平台,获取更多资讯


墨竹笛箫乐坊常年招收竹笛(箫)、葫芦丝(巴乌)、埙、陶笛等吹管乐器项目,中考高考艺考,专业一对一,另有集体成人葫芦丝班,超七孔葫芦丝班。咨询热线:18635927736(龚老师)